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综合资讯

【典型经验】青岛农业大学:打造农科特色美育工作体系

时间:2025-08-22 来源:宣传部 校团委

青岛农业大学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农字特色,在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氛围营造、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广覆盖、多元化、有特色、重品牌、高质量的农业院校特色美育工作体系。

一、注重教学改革,加强美育课程建设

学校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课堂作为美育教育主阵地,构建以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设置通识教育模块,涵盖音乐、美术、书法、剪纸、插花、舞蹈、戏剧、朗诵、影视等多个门类,并修订学分要求。每年平均开设32门美育课程,覆盖学生1万余人。依托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农业传播知识,开展数字媒体设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艺术学院、动漫与传媒学院等为试点,开展音乐党课、艺术党课等,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升美育育人质量。

二、聚焦实践教学,深化美育产学融合

学校注重融合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充分挖掘运用各学科蕴含的科学美、农业美、自然美等丰富美育资源,涵育学农爱农情怀。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联合开展剧目创演,通过结课演出的形式,将所学的戏剧知识搬上舞台,以学校知名校友“玉米之父李登海”、优秀教师“草莓教授姜卓俊”、“行走在黄河两岸的农大人”等奋斗故事为原型,改编具有鲜明农大特色的舞台剧,促进学生增进专业了解、学习榜样事迹、增强强农使命感责任感。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年均举办食品文化节、“虹韵牡丹”游园会、科技文化艺术节、高雅艺术进校园、国际文化节等活动百余场,打造彰显人文、荟萃艺术、涵养新风、化育品格的“行走的美育课”,引导学生与行业前沿接轨,扩充实践教学层次,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实现了培养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育人目标。

三、强化氛围营造,丰富美育校园文化

充分挖掘美育资源,将美育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一湖二山三花园五广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相融的生态式、园林式优美环境。在校内打造集校企合作、科普研学、美育劳育于一体的科研教学实践基地群芳圃,以“三友、十二园、百花圃”为布局,让师生体验自然之美、农林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建设包含2万多株牡丹和芍药的鼎盛花园,联合地方教体局举行“花样年华 崇农尚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活动,与大中小学师生同上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的“行走的思政课”。实施校园景观改造,推进校园道路环境整治,建设校友石、校园雕塑等文化景观,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利用宣传栏、LED电子屏等展示优秀校友、最美教师、十佳学生个人事迹,增强校园环境的人文底蕴。发挥校史馆、美术馆服务功能,推进传统文化、农文化等主题性艺术创作活动和历史资源展示,让广大师生在艺术学习中了解文化变迁,汲取艺术精髓,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

四、整合团队力量,建好美育人才队伍

加强美育教师培养,鼓励支持有相关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的教师开设美育选修课程,通过开展访问交流和专题培训,提升美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推动艺术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成立美育名师工作室,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美育计划,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优势,着力提高学生艺术技能。成立10余个美育类学生社团,聘请10余名专业导师指导,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美育品牌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艺术的平台,让爱美创美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打造“艺动乡野”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项目,连续9年组织学生下乡开展乡村文艺演出、艺术技能培训及乡村美育成果展演等多元化服务内容,提升自身及乡村农民的文化艺术素养,增强乡村居民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该项目团队荣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中国大学生农村支教全国银奖等荣誉30余项。

五、坚持多元育人,促进美育成果转化

注重以赛促学,组织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高水平艺术类赛事。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舞蹈节、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累计在国家级、省级文艺赛事中获奖110余项。以突出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为原则,组织学校广大师生精心创作了《希望的田野》、《这片土地有情农》、《乡村里的中国》等一批具有家国情怀、文化内涵、育人价值和农大特色的原创性精品力作,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1项,山东省艺术展演一等奖9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9项。艺术学院、动漫与传媒学院、园林与林学院等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开展乡村美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乡村美育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200余支,服务受益群体万余人次,带动广大学生知行合一、与美同行、向美而行,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综合发展的新农科人才。

编辑:薛寿鹏 姜妍 孟蕊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