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传媒学院成立之初,面对更多的是质疑与不解,“农业大学也能培养艺术和传媒人才?”不少人觉得这是不务正业,甚至有人认为这就是“自不量力”。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赵晓春教授不抱怨、不争辩,带领年轻的艺术与传媒学院逆舞飞扬,用胜于雄辩的事实证明:青岛农业大学也能办好艺术与传媒学院,也能培养出独具竞争力的艺术与传媒人才。
赢在起跑线
要在竞争中“一枝独秀”,惟有独辟蹊径。
质疑声中,赵晓春教授与他的同事们没有气馁,反而以更加冷静的态度和更加理智的思维,潜心探索和确定自我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他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在看到自己“先天不足”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独特优势。赵晓春说,我们农业大学办艺术与传媒学院,绝不能完全照搬综合性大学和艺术类院校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那样是没有出路的。我们没有先天的人文与艺术基础,但是我们却有我们独特的“农业优势”, 我们有20多年进行农业传播研究和实践的积累,我们建设积累了包含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动物生产、动物医学、影视传播、文学、政教、农业机械等7000多部(集)的各类电视教学片等丰富的农业科学影视资源库,这是我们独有的优势。
艺术与传媒学院2003年开办传播学专业,是全国最早开办这一专业的10个院校之一。同样是传播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传播学别有一番“内涵”。根据学院的办学资源、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他们将传播学专业方向定位为“影视和网络传播”,并紧紧围绕农业科学和技术的传播形成了传播理论、图片新闻理论与实践、农业科技传播理论与实践、农业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等四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建立了农业传播学理论、农业传播技术实务和农业图片新闻传播的理论体系。这一结合受到了教育部新闻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组高度评价,认为这“为我国新闻传播与农业产业结合,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换个方向,就换了排序。这样避开了与综合性大学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同资化,突出了自我优势,就能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凸显出自己的竞争优势。
“我们陆续开办的其他专业也都准确的找到了自己的比较优势”赵晓春说,动画专业方向定位“电脑动画”、绘画专业方向定位为“漫画连环画”、广告学(文)定位在“策划与创意”、广告学(艺)定位在“广告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定位在“以室内设计为主兼顾景观设计”、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方向定位在“平面设计兼顾新媒体设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则分为“影视制作方向”和“影视编剧与制作”两个方向。学院发展明确定位于培养既掌握理论,又能以理论为指导,从事影视编导、动画、艺术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站建设与管理以及广告策划与制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这样的艺术与传媒学院,一起步就显得与众不同。
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在农业大学办艺术与传媒学院,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鉴,也正是因为此,注定不能循规蹈矩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的年轻的的艺术与传媒学院,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在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坚持社会科学和艺术科学研究的同时,他们潜心打造艺术精品,靠实力靠成果,提高学校知名度和专业美誉度。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短短几年时间,艺术与传媒学院就在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传播学方面,他们在全国率先编著了至今仍是国内唯一的“农业传播学系列丛书”,初步构建了农业传播学理论体系,凭着独有的竞争力在传播学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2009年传播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今年11月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我校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全国120多所高校的代表齐聚我校,共谋我国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大计。这次会议是该专业委员会首次在山东省召开,更是首次在农业院校召开。正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会长高钢教授所说“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对艺术与传播学院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充分表明了传播学领域对我校传播学科发展的认可与肯定。
在艺术创作上,“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提名奖”、山东省“泰山文艺电影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 一座座分量十足的奖杯,让人们对我校的艺术人才有了全新的认识,让人们更加相信,我校的艺术与传媒学院,有实力、更有能力培养合格的艺术、传媒人才。今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依附我校建设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这是此次全国批复的唯一一个动漫产业领域工程研究中心;今年12月,省委宣传部在我校设立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工作室,成为全省五所设立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工作室的院校之一。除此,青岛市“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中心”、“山东省数码艺术教学示范中心”、“青岛市传播学会”、“青岛市计算机学会影视动漫专业委员会”也纷纷落户艺术与传媒学院。
这些成果的取得,让艺术与传媒学院用最短的时间赢得的了各方面的认可和尊重,为艺术与传媒学院赢得了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也让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师生有了更充足的发展前进的勇气与信心。
别出心裁的人才培养模式
就艺术与传媒学院而言,打造艺术精品的过程就是锻炼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艺术人才的过程,就是研究艺术创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并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文化精品的过程。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提出了“厚基础,精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他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结合,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相结合,实行校企共建策略,加快原创动漫企业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锤炼专业能力,打造文化艺术精品,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养优秀人才。
为了实现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艺术与传媒学院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与产业的联系,让学院的老师、同学都参与到产业项目中去,实现产业发展促进教学,教学推动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从2006年开始,学院就把艺术创作项目带到教学中去,把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各项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让一批批学生在项目中锻炼,让他们还没走出校园就经受“实战考验”。《轻轻松松看奥运》的制作中,学院2005、2006级动画专业的学生就全程参与了进来。之后的《西厢记》、《三岔口》这些获得重要奖项作品创作过程中都有编导、传播、绘画、动画等专业学生的身影。
学院还特别增加了实验课,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自建院以来,艺术与传媒学院一直坚持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积极争取实验室建设经费和项目,先后建成了电视演播厅、影视技术实验室、影视制作实验室、动画制作实验室、动作捕着实验室、艺术设计实验室、雕塑陶艺实验室、绘画实验室、网络传播实验室、广告实验室、农业传播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全天候为学生开放。学院还成立了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创作小组,突破课堂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以项目或作品为教育教学平台,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和创作流程。
学院还与美国欧特克公司、苹果公司合作建起了三维动画工程师国际认证培训与考试中心、“苹果公司数码媒体学院”,为培养高素质的视觉表达设计与传播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通过这些平台,学生在毕业时既拥有学历证书,又拥有专业技能证书,加上许多学生具有丰富的创作经验,能够在对口的企事业单位直接上岗,符合用人单位的期望,因此十分具有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艺术与传媒学院同学参加各类比赛已累计获省级奖励16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40余项。毕业生中,到目前没有一个学生在就业时找不到工作,毕业生中35%的学生已经在北京、上海的文化创意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简单的数字,表达出令人信服的强音,身处农业大学的艺术与传媒学院,以其特色鲜明的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批式与文化产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