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教风学风大讨论”的过程中,我对“好教风”与“好学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风是立教之基,学风是成才之本,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学校教育质量的核心支柱。
好教风的核心是“以生为本,治学严谨”。在我看来,好教风首先体现为教师对教学的敬畏心:备好每一节课,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关注每一位学生,视教学为“使命”。其次,好教风需要创新力。面对新时代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融科技、接生活、循学情、拓视野,用新视角解构知识,借新方法激活课堂,让课堂既有学术深度,又有互动温度。此外,好教风更包含育人情怀,教师应当耐心倾听学生困惑,用信任点燃学生自信,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好学风的关键是“勤学善思,求真务实”。回顾校史,无数校友凭借“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奋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成就人生,这正是好学风的力量。在我看来,好学风首先是“主动性”的体现。学生不是被动等待知识的“容器”,而是带着问题去预习、带着思考去课堂、带着目标去拓展。其次,好学风离不开“钻研劲”——对难题如掘深井,不见泉眼不撒手;对学问似磨精钢,不臻极致不停歇。更重要的是,好学风要坚守“诚信底线”,从作业独立完成到考试不作弊,用真实的努力赢得成长。
好教风是好学风的“孵化器”。教师的治学态度、教学智慧,直接塑造学生的学习样态。当教师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严谨备好每一节课,用“润物细无声”的耐心解答每一个疑问,学生自然会效仿这份专注与执着。教风的高度,往往决定着学风的厚度。
好学风是好教风的“催化剂”。学生的求知渴望、探索精神,会反向激活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当课堂上响起此起彼伏的追问,当课堂外出现自发组建的学习小组,教师便会不由自主地精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学风的热度,总能点燃教风的激情。
好教风与好学风,是教育场域中互为镜像的有机整体。教风澄澈,学风自会清明;学风丰沛,又能反哺教风深广。二者共生共荣,构成教育质量的根基。好教风的内核是“育人”,好学风的本质是“成人”,二者共同指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我校70余年传承的“厚德笃行”传统,正是好教风与好学风同频共振的结晶——教师以“厚德”立教,学生以“笃行”修身,最终达成育人目标的闭环。教风正则学风兴,学风兴则学校强。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守护好70余年办学积累的精神财富,更要以“抓教风促学风提升行动”为契机,让优良教风与学风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