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综合资讯

我校学生完成中国农村微观经济山东数据调查

时间:2016-03-18 来源:校团委

3月8日,青岛农业大学24名学生圆满完成由中国农科院启动的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调查项目山东部分的任务,顺利返回学校。   

建立山东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库调研获中国农科院充分肯定

2012年,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正式启动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调查项目,青岛农业大学承担了山东省的调研任务,由我校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校团委联合开展。连续四年,学校的青年学生深入高唐、寿光、栖霞等地,走访27个村庄,700多家农户调研农村经济发展数据。调研涉及农户家庭基本情况、生产情况、家庭收支情况、农产品流通、农户对村庄治理的参与和评价等82项大指标和近400项小指标,录入调查问卷多达2400余份。通过固定采集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建立了完整的、连续的山东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库,为建立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库,帮助提高农业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的准确度,推动创新成果的产出做出积极贡献。

2015年底,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农科院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调查工作交流会上,我校代表进行了专题汇报。农科院的相关专家对我校开展的调研工作给予高度肯定,鼓励继续探索和发展农业类大学学生社会实践与调研课题结合的崭新模式。

独具特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实践育人成果丰硕

2016年1月,第四届调研山东农村微观经济数据调研活动开启,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校团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开展队员招募和各项专业培训工作。各学院学生热情高涨,踊跃报名,24名队员经过层层选拔,从500多名竞选者中脱颖而出。来自农学、合作社、园艺设施、财务管理等多个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的青年精英整装待发。

寒假期间,24名队员留校参加了调研培训学习。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邀请经管学院的熊伟、张怡两位专业老师就此次调研所涉及的82个指标进行逐一的解释和指导。校研究生处长、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牟少岩教授在培训中叮嘱实践队员,一定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采集到最真实的数据。队员们将调查表带回家乡,寻访周边农户,进行了正式调研前的预热。本学期伊始,实践团集体前往城阳周边农村进行了全程模拟的预调研,为接下来的调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此后为期半个月的调研中,队员们很好的适应了高强度的调研生活、克服了交通、语言差异等带来的不便,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农户调查任务,获取了关于农户经济和生产的第一手信息。

经过四年探索,学校已逐步探索形成一整套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崭新实践模式,并逐渐梳理出较为科学和严谨的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四年的实践过程中,一大批吃苦耐劳、勤于思考、综合素质突出的青年学生不断涌现。通过参与国家级课题的调研活动,实践队员们拓展了视野,提升了认识,找到了一条将专业知识所学应用于实践的桥梁,同时在实践中积累了鲜活的基层经验,反之促进和激发了专业学习的热情。广大同学在与农民一字一句的问答中,在一条条卷面问题的记录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理解。

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应用力求新突破

四月中旬,调研团队将进行全部数据的整合录入,完成最后的收官工作。校团委将组织开展针对此次调研活动的专题交流会,邀请实践团成员总结调研活动开展经验,宣讲实践感悟。为进一步深化实践成果应用,还将在全校范围内传播和推广与专业课题相结合的调研类社会实践开展新模式,加强骨干培训模式的不断巩固,力求实现在调研类实践活动上的新突破。

四年活动的积累,也历练出一批批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有思想接地气的优秀学生骨干。通过骨干个体的示范带动,更多的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针对不同需求,结合所学专业,各类型社会实践活动百花齐放,展现出勃勃生机。以所学服务社会,在农村的沃土中汲取养分,青年学子们以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交上了一份精彩的青春答卷。

此次调研活动从不同的角度记录和分析山东农村发展的种种变化,让在校大学生深入基层,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百态。在一份份原始的调查问卷中,整合的大数据反映出山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者:图/范宣钦 文/潘婷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