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科技

化药学院王进平教授课题组在Nanotechnology发表文章

时间:2017-11-29 来源:化学与药学院

今年11月,国际重要学术期刊Nano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王进平教授课题组的论文Highly crystalline carbon dots from fresh tomato: UV emission and quantum confinement,Nanotechnology 28 (2017) 485705。

本文以价格低廉的西红柿为原料,合成了碳基荧光纳米材料。并且利用尿素和乙二胺对该碳基纳米材料的结构进行修饰,能够得到三种大小可调,发射紫外、蓝光和绿光的碳基纳米材料。尤其是以西红柿和尿素为原料,合成出了结晶度高,颗粒小于5纳米,发射紫外荧光的碳量子点。目前为止,此类碳量子点鲜有报道,对拓展碳量子点的种类,扩大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所涉及的合成方法极其简单,原料价格低廉,仅将新鲜西红柿打成浆,利用家用微波炉进行热解,透析,冷冻干燥,便得到所报道的碳量子点,因此所得产品性价比极高。

同时,本文从量子限域效应及表面态效应对所合成的碳基纳米材料的发光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创新性地将该碳基荧光纳米材料应用于真菌成像和香兰素的分析中。

11月28日,世界科技研究新闻资讯网phys.org以《Researchers transform tomatoes into fluorescent carbon dots》作为新闻特写(feature story)对该研究进行了报道。 https://phys.org/news/2017-11-tomatoes-fluorescent-carbon-dots.html

世界科技研究新闻资讯网phys.org是一个专业的科学研究新闻资讯网站,主要涵盖物理、空间和地球科学、生物学、化学、电子、纳米技术等新闻网站,世界上重要实验室和大学的重大研究突破都会在该网站及时更新报道。

本文第一作者为青岛农业大学15级研究生刘卫俭,王进平教授为通讯联系人。该文也是刘卫俭在硕士研究生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第三篇SCI论文(其中2篇为中科院JCR分区一区,1篇为二区,影响因子均大于3)。

碳量子点是一种新兴的碳基荧光纳米材料,粒径一般小于10纳米。由于良好的荧光性能、低细胞毒性、环境友好、荧光可调、水溶性高,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生物传感、光催化、光电器件中。王进平教授课题组致力于高性能碳量子点的合成,结合青岛农大农业和生物优势,将其应用于农业生物成像和传感中,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仅2017年,已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17, 252, 544-553 (IF=5.401, 大类一区,Top);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17, 244, 441-449 (IF=5.401, 大类一区,Top);Sensors and Actuators B, 2017, 240, 941-948 (IF=5.401, 大类一区,Top);Nanotechnology, 2017, 28, 485705-485718 (IF=3.44, 大类二区,Top)。

作者:刘卫俭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