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人在讲……(上)
——艺术与传媒学院孟鹿老师的课堂新思维
同学们创作的部分人物形象及作者姓名
联合作业,放在教学中是一个听起来挺新鲜的名词,但在艺术与传媒学院年轻的孟鹿老师那里,却是一种别样的网络时代的互动式教学。
这是一个让人高兴地不得了、亲切地不得了、兴奋地不得了的名词,——放在她的2008级绘画班同学们这里。
“老师把课讲得这么美,当她的学生很幸福!”,这是孟鹿的学生对这个“联合作业”教学方法的真诚评价。
突然的想法
“联合作业应该在我们的教学中普遍推广”。孟鹿说。这个生于1984年的80后姑娘,自称瓜,喜欢同学们叫她“瓜老板”,喜欢同学说“瓜老板你……”,千万别说“瓜老板您……”
这是上个学期的事情。时间回到2011年下学期。当“瓜老板”跨进2008级绘画班的教室,她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换个办法教,让大家觉得更有趣、更有用。
瓜老板给2008绘画班开设《二维动画2》课程。因为有了前面的《二维动画1》做基础,更因为二维动画实在是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瓜老板决定把同学们实实在在地“拉出来溜溜”。
当然,这个大作业的产生,首先来自于她与同学们的细心交流。“即将毕业的大家其实有非常好的想法和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在单枪匹马地奋斗,作品不够体系化,方向性不够清晰。为了尽快帮助同学们转换学习和工作的角色,把自己的优势运用在团队项目上,联合作业应该可以算是一个类似‘岗前培训’的过程。”瓜老板期待,有了这样一个过渡期的大作业,同学们进入社会工作的时候,不论在心态或者技能上都能有所缓冲。
这个联合作业,就是每个同学围绕对抗类的正反两方设计产品,可以制作动画系列的短片,各式网络小游戏,衍生产品开发。预期的最终作业效果是,(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一套完整的社区体系,完整的攻守两方的人物形象及性格设定,每个人物的室内外住宅设定,装备、必杀技和缺陷,人物之间相互的社交关系,村落宏观布局规划等……也就是一般动画项目前期设定的全部内容。
整个联合作业的进程,瓜老板用帖子在大学生CG联盟(CG多指计算机图形,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的论坛中记录了下来。学期结束,帖子跟到32页。跟帖者除了瓜老板的学生,还有论坛里的各位业界热心人士,围观者、叫好者、建议者、指导者都有。有困难的,讲讲烦恼诉诉苦;有进展的,“显摆”一下收获和成绩;看好的帮着顶顶帖子,有意见的及时拍砖。谁都没有想到,这个联合大作业成了论坛里的热闹去处。
大战之前,硝烟弥漫
这是一场“战争”前的秘密准备,毫无疑问。
武器、必杀技、装备、姿态……谁都知道90后的这群半大孩子喜欢这个口味。那么好吧,作业从兴趣出发。这场“战争”的基本物质材料就是电脑和软件,Flash、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要知道,毕业之后,同学们十有八九靠这些软件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一堂课。黑板上列出这样一些词语:植物,昆虫,食物链,外星人,电子产品,汽车标志,各种猫,鱼缸生物,下水道生物,丛林,一棵树上的生命体,幽灵鬼怪,沙漠生物,文具用品,蔬菜……
给出了这些词语之后,瓜老板请同学们投票选择感兴趣的设计对象。结果大家最喜欢“幽灵鬼怪”和“外星人”。于是,整个大故事框架设计为“外星联盟大战幽灵镇”,幽灵鬼怪方作为原住民,外星人作为外来入侵者,前来攻打幽灵村。
打起来之前,你当鬼怪还是外星人?确定了自己的角色扮演之后,瓜老板要求大家给自己的形象找相应的来路。“鬼也分古今中外,外星人也分哪个星系哪个座的……千万别想当然地给我一个瘦脸大眼睛的。”瓜老板,不好骗。
作业刚开始,就有同学提意见:“早知道我设计的风格不会入流。本来以为以后会设计打斗场景或动画,原来没有。我的形象就是为打起来有张力设计的,现在没有打斗,而且要向玩偶上靠,那直接是违反了我形象设计的最初计划!”斩风同学因为团队的设计风格和自己不同,气哼哼地发贴。
“服从‘导演’安排,尽可能贴合‘导演’的总体意图,按照参考标准去做工作是团队合作的基础。”瓜老板很耐心地回复帖子,并劝慰道,“联合作业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与你的同事相处,试着把同学们看成你的同事。”
设计进行了一段时间,看了同学们的初样,瓜老板很敏锐地发现,同学们的团队精神还是明显缺乏。“目前来看,幽灵鬼怪组和外星人组之间的成员并未真正地去沟通交流,因为从角色能力、分工等方面能看出大家还是在各做各的。这是我们必须要强化训练的——‘知道你的同事在做啥’。”
瓜老板的教导,有时候不禁让人拍案叫绝:“赋予一个人物一种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将这个特征无限做足即可。不要贪多,中国传统戏曲剧作家李渔有句话非常需要大家去琢磨:‘减头绪,立主脑,密针线’。这是告诉大家,创作人物和戏剧冲突时,尽量将最主要的东西提炼,下功夫在‘主脑’上,无关紧要的琐碎细节‘头绪’要适当删减。”
帖子里不光谈作业,瓜老板随时把她看到的其他好贴的链接贴上,供同学们参考,开阔视野。有时候,她根本就不是个老师,而是整个忙忙碌碌的创作团队的后勤服务人员。给这个同学提供点线索、给那个同学找个可参考的图片。
一页一页翻看他们的帖子,你就好像置身他们之中,完全参与了他们的创作过程一样:
瓜:“外星人的方向是生命体和科技的结合,斩风同学,他的生命体如何体现?”
斩风:“唉,生命和科技的结合,再创造出有攻击力的。不好弄啊!”
瓜:“知难而上才是有意义的,越没把握才越要去努力实现啊!”
瓜老板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她孜孜不倦地要把就要毕业的他们的“学生头脑”转换成职场人的头脑,这本就是她进行此次实验的一个重要目的。在瓜老板看来,这归根结底只是一次作业而已,作业做不好,还可以修改,但对一个动画制作人来说,团队意识是如此重要。她很多次回帖说道:“每个系列的眼睛要适当统一”、“一方面向坚持自己风格的同学表示敬意,另一方面再次强调,既然是集体作业,那么设计方案和实施方式一定要向主流靠拢。如果你真的无法割舍细腻的局部,那么很有可能导致你的形象在集体中显得格外特别。”……
慢慢地,同学们终于在创作中明白了这个道理,终于有同学主动发帖说“大家的风格各不相同。最好有个硬性的规定。要不做出来的效果会……呵呵。”很显然,这是一个大进步。
几个星期下来,同学们逐渐找到了感觉,玩得越来越高兴!
“‘三号家庭’的卡兹带领一家来报道了,每天囧来囧去,囧到开花……阿爸卡兹,阿妈噢噢,三胞胎啾叽、啾哆和啾啾米。啾啾米出生八个月迟迟没有长出触角(通常5个月),偶尔会放巨臭的屁,怀疑体内有未知的东西(这是一个秘密谁也不知道)……阿妈给三胞胎织了不同色的熊耳帽……”这是啾啾米同学的得意构想。
“闷包子。来自冥王星,是兔子和机械的结合体。为人比较喜欢搞恶作剧,腹黑,闷骚,外表冷漠,内心是个热血男儿。背后有个小背包,很小,但能拿出很多萝卜,萝卜既能自己当食物,也能当炸弹,头顶带着女士内衣,当做眼罩和引以为豪的装饰品,使它战斗时能看清对方躲藏的地方。还有哪里需要改进么,老师指点下。”这是小瀦同学的心爱之作。
同学们会在很晚的时间上网浏览交流后,很愉快地写下“明天上课见!”“我们明天课上见!”
时间过得真快,在热热闹闹地画图、上传、点评、修改、再上传的过程中,很快就到了学期中,很多同学设计的形象已经渐渐成型。瓜老板及时告诫同学们:
“如果做这个作业,请重视它,否则对自己或集体来说,毫无意义。”
“你在做的事情并非一个暂时的独立的角色设定,大家需要大胆地去给他做未来发展的规划,设计他,对他负责,把他当成品牌去做。”
“如果真的没有头绪,那么请你去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和筛选。生搬硬造的形象一定不是好形象。若你拿给观众一个凭空编造、模棱两可、性格含混,甚至你根本就不爱的角色,你觉得观众会买账吗?答案是当然不会。”
也许,很多年以后,同学们早已经忘掉了这次作业中到底设计了一个什么形象,但瓜老板这些关于设计的有感而发,会让大家无论多久,仍音犹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