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师者风范

单虎:勤耕不辍的园丁

时间:2013-03-21 来源:宣传部

校内校外,提起单虎教授,大家都知道那是个醉心于动物科学事业,在这块园地里勤耕不辍、不愿懈怠的勤快人。

公益服务---不计名利的埋头苦干人

那是2009年6月,全世界人民都在和一个名为“甲型H1N1流感”的病毒作斗争。媒体上天天都是这个词语,打开报纸和电视,全都一边报道着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不可怕,一边每天更新着全世界各国的死亡人数。电视画面上出现的街景镜头,不同国家、各种肤色的人们,都带着口罩急匆匆走在街上。

这一场疫病从当年3月开始,墨西哥首先暴发疫情;6月11日警戒级别由5级提升至6级最高级别,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一时间全世界进入一种紧张状态。

猪疫病专家单虎教授根本没时间像大家那样每天盯着电视和报纸议论纷纷。连续三个多月来,他常常忙得饭都没时间吃,一天去好几个养殖场。

在这段时间,为了解中国猪群中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科学地评估猪流感的危害,有针对性地做好猪流感防控工作,我校被农业部指定为重点地区抽样检测工作实施单位,与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负责山东、河南、广西、四川、浙江、湖南、福建、安徽8省(自治区)相关屠宰场以及一些猪场的抽样检测工作,由单虎教授具体负责;就在这段时间,山东省成立了突发猪甲型H1NI流感疫情应急预备队,单虎教授入选为预备队队员;就在这段时间,由我校与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合进行的猪流感灭活疫苗(H1N1亚型SSD株)研究工作初获成效,为验证疫苗的免疫效力及安全性等临床使用效果,单虎又带领团队选择不同饲养条件、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健康猪群进行着临床应用试验。

听闻农大有猪疫病专家,《大众日报》一位记者马上赶来,希望能好好报道一下。打电话问了学院,单院长正巧在办公室,赶紧带那位记者来到学院。推开门,他正与几位老师开会。听我们说完来意,他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报道的,别在我这儿浪费时间了”,就把我们送出了门。

这样一位专门研究疫病的专家,正是媒体吸引读者眼球的重要新闻人物。可他轻易放弃了上大报“出名”的宝贵机会。他正带着课题组全身心地埋在防疫疫苗研究中,满脑子工作,根本顾不上“出名”。

不顾“出名”,荣誉照来。近年来,他多次获评省、市各级“优秀科技工作者”“畜牧科技先进个人”等称号,受到省政府二等功奖励。先后被聘为第六、七届中国家畜传染病学学会理事,中国家畜传染病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感染微生态学分会理事,中国禽病学会理事,山东免疫学第四届兽医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聘为第一届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2011年被选为活性氧生物学效应专业委员会常委,同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

专业领域——名副其实的科研带头人

从甲型H1N1流感防治谈到他的科研。“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动物养殖规模居世界前列,但随之而来疫病此起彼伏,其连锁效应——种类繁多的兽药、添加剂等被大量使用,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难题。作为一名兽医工作者,如何有效防治动物疫病,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是多年来激励鞭策我在动物疫病预防这块园地勤耕不辍的动力,同时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难题,也给我带来内心的成就感和工作的乐趣。”一席话道出了他不断追求事业的原动力,这何尝不是所有事业成功者的共同秘诀?

1997年,他申请到了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自此以后,在科研这条路上他的兴趣和动力日增,成绩、成果亦随之而来。至今,他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有30余项,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863项目、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基础平台建设项目、“十二五”国家支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74篇,其中多篇论文在学术交流会议中获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2011年带领学院获得山东省兽药诊断试剂诊断工程中心的建设批准。历年来在科研平台上,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参与科研的青年教师10余名。经多年努力,在他周围已形成一支能力强、效率高的科研团队。他的团队里有本院专家教授、青年教师、研究生三个层次的人才,也有全校各学院不同专业的老师参与。如今,他的科研项目获得十余项奖励,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丰收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作为教授,他尽到了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职责,他深知这对他来说是不够的,作为动物科技学院院长,不仅要起带头作用,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促进全院各个科研增长点的发展。无论在学院会议上还是其它机会,都会不遗余力地鼓励、指导、督促、帮助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如今学院科研工作呈现出可喜的“多点开花”局面。目前,全院已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教师普遍科研能力较强,科研增长点遍布全院,一大批拔尖人才快速成长起来,“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日益成为全国、省、市重要的畜牧兽医研究重镇。

学院工作——勇于创新的实干领路人

“顺应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宗旨”,这是单虎院长对动物科技学院学生培养的原则要求。2007年开始,单院长带领学院领导班子进行了一项人才培养上的大胆创新,那就是依托学院上千名“老板校友”,尤其是600多位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以上的校友,一方面建立校友会,广泛联系校友,邀请他们回校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另一方面支持和帮助他们在学院里建立起“企业同盟班”,给有意向的同学提前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提供一种新的双选模式。“生泰尔动保行业职业能力训练营”“信得科技同盟班”“正大同盟班”等一批跨专业“隐形班级”的建立,几年来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一毕业就能当骨干的毕业生,极大地扩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目前学院联系校友工作已经形成了很好的模式,这其中的一项重头戏就是每年一次的“校友论坛”,与会学院领导、老师和企业家校友们就“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学校如何培养人才”进行广泛沟通,学院根据论坛中提出的新要求、行业发展的新需求、碰撞产生的新观点,不断动态调整着学生培养方式。以学院校友为主设立的各项奖学金累计已达每年40余万元,毕业生与企业提供岗位之比为“1:5”,平均每个学生有5个可选择的机会,优秀毕业生面临的选择机会更是远远超出这个数字。

“校友,是我们的骄傲,也是学院发展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决定探索一种企业家培训班,加快具备这方面潜质学生的成长速度,早点埋下创业的种子,让他们少走弯路,早创业、早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新规划的“畜牧兽医企业创业班”,由单虎院长亲自担任班主任,分管学生工作的白连万副书记担任执行班主任,学院对入选的30名同学进行动态管理,在学习中发现不合适的、想法转变的、考核不合格的,随时调整出来,再机动地补充新成员进入。在一份培训设计稿中,可以看到“领导人商业思维”、“财务知识”、“养殖技术”、“团队建设与企业文化”等课程类别,还有每个假期的企业实训,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地定位在“畜牧兽医企业老板”上。与全国高校中流行的MBA、EMBA等教育不同,这是完全面向还不是老板、只具有创业潜质的在校学生的,并且是完全免费的,授课的老师既有学校的领导、专家,还有企业的老板。培训班同学一旦脑子里有了比较成熟的商业点子,就可以撰写出计划书,由企业家们进行考核,对有商业价值的好计划进行投资和重点扶持,一名大学生的创业人生就此开始。

正如训练班的建设,他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更多体现在这种学院规章制度的不断调整上。他和学院领导班子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兼职班主任的规定,让每位领导近距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明年研究生招生全部实行自费的消息一出,他马上着手研究学院研究生补贴、奖学金政策的变动;每年奖学金总额40余万,他还希望更多一些,奖励覆盖面就可以更大,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和生活帮助也更大。

为了培育学院新的增长点和集聚后备力量,他关心青年教师的成才和交流,鼓励年轻教师报考博士和出国深造。学院和瑞典农业大学联合申请了林奈基金,每年瑞典农业大学和学校分别派出3名同行教师到对方进行一个月的授课和交流,所有经费由林奈基金提供,先后有9位专家进行了交流。学院鼓励教师申请国家留学基金,近几年先后有十几位年轻老师到国外进行了交流和深造。为了提高年轻老师的临床经验,学院筛选优秀企业和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服务和锻炼。

2012年底,全校进行了“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特色专业的论证会,动物科技学院已经做好了筹备工作。“创新的、应用型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这就是我们这个项目的特色。”

“畜牧产业是向阳产业,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城镇化时期,畜牧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产品供应的数量和质量也大幅度提升,这需要畜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单虎教授说,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他将一如既往地追求和奋斗。

作者:周维维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