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04-07
日前,克隆牛专家、我校动科学院董雅娟博士,应邀做客山东电视台“恰同学少年,中国杰出青年论坛”节目,面对现场众多大学生,畅谈其多年来的科研经历与人生感悟。
科研就要给百姓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由于对克隆牛技术的研究,董雅娟在2002和2004年,先后获得两次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她说,获奖是一瞬间的事,而研究却是漫长的。单是在日本留学的五年半时间,她就几乎天天在实验室里,在显微操作仪前常常是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她说,如此泡在实验室里,不是就为那获奖的瞬间,而是希望科研成果能有转化成生产力的那一天。如果科研成果不为老百姓所知,无法转变为百姓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无论科研成果本身还是获奖都是没意义的。
现在,她正努力把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走出实验室,这位专家教授就成了地道的“农民”,深入田间农家,与农民吃住在一起,为的就是尽快使百姓能从这一成果上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
国际领先竟来自于“心不在焉”
细胞“点击去核法”是董雅娟首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鲜为人知的是,这一技术竟来自她的一次“无奈创新”。董雅娟说,那次可能是她最马虎的一次实验。那天她本来已不想再做实验了,而且用来做细胞去核的显微操作针已经做粗了,针尖也已变秃了。常规的细胞去核是用针压出来或抽出来的,而由于针已经坏了,董雅娟不得已想出用点击方法来试试。不曾想这一无奈之法竟出奇的好,70多个卵母细胞竟在从没有过的最短的时间内做完了。用董雅娟的话说,这是一次看似意外的收获,其实也是长期实验、积累的结果。
大理想来源于小积累
节目现场有大学生问董雅娟,在做研究时是走一步算一步,还是心里自始自终都有一个远大的目标。董雅娟说,做事业应该在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的小愿望,只有这样才能既不盲目也不好高骛远,能够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小的愿望一个个完成了,离自己的理想也就不远了。没有小积累,大理想很难实现。董雅娟还建议大学生说,各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最好不要随意跳出自己的领域。她认为扔掉自己的专业,挤到别人的领域中很难出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