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3年留校任教以来,朱连勤教授已整整在教学科研一线坚守了30年。
30年来,从当年的青年教师到现在的博士生导师,从单纯的教学科研人员到科研处处长、教务处处长,无论人生的角色如何转换,他始终坚持着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
30年的辛勤的耕耘让他收获了很多的成绩和荣誉,但他最看重的还是收获桃李的幸福感。
先学做人再学做学问
1983年,大学毕业时,面对周围许多同学都选择了下海或从政之路,朱连勤坚定地选择了留校任教,而且一干就是30年。
30年来,在学校里提到朱连勤教授,大家一致的印象就是他治学态度的严谨,做事的认真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他主讲兽医临床诊断学,20多年来从未间断实验课的抽签考查,学生多的时候连续考查3天。每次有学院邀请他去做考研指导讲座,他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准备,无论多忙都要赶到现场,处事严谨的他,把专业前景、研究方向、考研政策都一一解读。面对学生,严格的他总在不经意间展示着他的亲切与慈祥,幽默与风趣,他经常与研究生谈心,了解实验情况、生活情况,既是师长又是父亲般地关心着学生成长中的一切。
“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许多同学第一次听朱连勤教授说出这句话,总禁不住哑然失笑,但细细品味起来,却能感受到其中寓含的深意。正如他一直教导学生的那样,“无论做什么,不管是做学术还是搞科研,都要沉下心来,沉淀多了,才能厚积薄发”。
朱连勤教授那一代人学习环境艰苦,但是他读书时十分刻苦,当时没有网络,获取学习资料远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他就把自己看到的论文和相关资料摘抄下来,写到一张张卡片上,等需要用的时候再挑出来,到最后卡片积攒了几抽屉。
朱连勤教授认为诚信是立人之本,他从不弄虚作假,他把做人看得比做学问更重。他经常说:“做好人,才能做好学问。一个投机取巧、唯利是图、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可以有不少所谓的“研究成果”和“研究项目”,但最终私欲之下的这些东西都是短暂的,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低水平的重复而已,谈不上对国家和社会有多大的作用。”
30多年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对待每一个试验数据和操作流程都十分认真,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和纰漏,在他手下,绝对不会有抄袭、编造、剽窃这类的事情发生,在治学这一块他真是做到了“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他一直教导自己的学生说:“试验结果做出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能因为结果与预期的不一样而进行修改,而应该认真的分析原因,进行总结。”
“不会做,只是能力的问题,做不好就是态度和品德的问题了。”这是朱连勤教授的治学箴言,同时也是他终身践行的准则。
成绩来自勤奋和坚持
朱连勤教授是农民的孩子,无论身份如何变,他始终保持着农民特有的勤恳和刻苦。搞学问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沉得下心来,既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概,又有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观。
自2001年被评为教授以来,朱连勤教授先后出任学校科技处处长和教务处处长,无论行政工作多么忙,他从没丢下他心仪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总说,“我首先是一名教学科研人员”。
无论多忙,无论多累,他都会给学生们上课,他说“作为老师,第一任务就是给学生上课,把课上好。”朱连勤教授一直是山东省临床兽医学学科中青年学术骨干及学术带头人,近十年来,他完成了蛋鸡锌缺乏症、蛋鸡磷缺乏症、肉鸡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等众多项目的科学研特别是在抗病毒新药-瘟毒杀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省内外广泛推广,获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这些年来,他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厅级奖3项,获得2项发明专利。
他还十分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能力,他要求研究生能精准给本科生讲授实验课,为了确保讲解得正确,他总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听研究生试讲,认真做好记录,指出他们讲课中的不足之处,正是因为他的严格要求,他的每一个研究生都能在有关方面独当一面。
朱连勤教授曾经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这样讲过:“如果我今天取得的这些能称得上成绩的话,那全都是来源于勤奋。”勤奋的人都很低调,在同事和学生眼中,朱连勤教授就是这样一个既勤奋又低调的人。他低调做人,不喜张扬,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始终不放弃心里的目标。然而在学问上,他却毫不低调,他三十年如一日地勤勤恳恳工作、认认真真搞科研、耐耐心心教书育人。他说,因为这是他愿意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
下苦功服务社会
朱连勤教授一直教导自己的学生要多学习、常积累、勤思考、敢创新,看得多了头脑中才有东西,在临床上遇到病例,才能做到辩证施治。
当年,硕士一毕业他就在莱阳创办了禽病诊断中心。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剪刀,一支笔,简单的设施却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他在看病的过程中会给养殖户讲解发病机理,正确的饲养方式及防治措施,当时莱阳地区有很多肉鸡养殖户,发病肉鸡腹部膨隆,触摸有波动感,腹部皮肤变薄发亮,严重的发红。剖开腹部,从腹腔中流出多量淡黄色或清亮透明的液体,有的混有纤维素沉积物,很多人鉴定为大肠杆菌感染,但是针对大肠杆菌治疗时却不见效果。后来养殖户找到了朱连勤教授,朱连勤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以及自己对最新文献的阅览诊断为肉鸡腹水综合症,成功的诊断出了养殖户肉鸡疾病,这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用养殖户的话说,“找朱老师不仅仅是看病,更是一种学习”。
久而久之大部分养殖户都积累起经验,能够相互帮忙看病。曾有人跟朱连勤教授说,以后不要给养殖户讲解了,只看病就行,但朱连勤笑着说:“国家培养了我,我要用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现在朱连勤教授已经不再开禽病门诊,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禽病的研究。在讲到禽病时他总能结合临床实际以及他见到的病例,将病的典型症状及病例变化讲到点上,令听者很难忘记。
朱连勤教授要求自己的学生不仅科研要做好,社会服务同样要做好,并为他们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是不怕失败,因为搞研究难免有失败,怕失败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一点,不要斤斤计较名利得失,过于计较,一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俭朴,锻炼好身体,身体是事业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