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师者风范

刘新: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到更好

时间:2014-05-06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刘新教授的简历令许多人敬佩:除了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之外,她还同时兼任山东省高校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植物生理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会委员、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学会理事、山东省烟草科技协会委员、青岛市葡萄酒研发专家工作站入站专家。她还是《Plant Science》、《J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植物生理学报》和《植物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审稿专家。近年来先后荣获“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教学名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党员”等光荣称号。

刘新教授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她那温暖的笑容。无论是和谁交流。她的微笑,都能让对方心情放松。一件淡紫色大花上衣,一条黑色长裙,微卷的长发看似随意挽起,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优雅气质,也衬托出了她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睿智。

一心只为人才培养

对待教育,刘新教授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教学工作是第一位的。从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讲,学生能从教学中学到很多,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直接影响学校将来的发展、学校生源的质量。”

为保证教学质量,刘新教授始终坚持对教案精益求精,反复斟酌推敲,善于将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成果融于教学内容之中,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同时,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她的课堂始终深深吸引着学生。学生们常说,听刘老师讲课“如沐春风”。她的教学融思想教育与知识能力训练为一体,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成绩一直出类拔萃。近年来,她指导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先后荣获“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农业与生物技术分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励。

在教学研究改革方面,刘新教授结合实际教学过程,深入探讨教学方法改革。先后主持或参加教学研究课题14项,其中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参加完成多媒体课件制作项目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优秀教学质量奖1项,优秀实验技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优秀多媒体课件制作奖3项。她还作为副主编参加编撰了《植物生理学》、《生物科学基础实验》和《植物生理学复习指南暨习题解析》等教材。

教书是很重要的一面,育人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培养学生方面,刘新教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她的实验室里,有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刘新老师在学术研究上非常认真严肃,我们每个周实验室的例会,不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主讲,她都非常认真地听,而且都很仔细地做点评。而且有时她也会像妈妈一样问一下我们的感情问题,感觉特别温暖。”实验室本科生刘梦媛告诉记者。

专注生物、植物,科研工作成绩卓著

在潜心教书育人的同时,刘新教授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科研上,刘新教授永远充满了激情并且非常努力。她的学生们说,刘新教授很少休息,这么多年,她几乎没有周末,只要把家里的家务事做好,就会到实验室去。外出则更多是为了参加科学和工作会议,每天到实验室里看一看,已经成为了刘新教授的习惯和爱好。“刘老师有一次跟我们说起了她在读博期间的经历。在实验室做实验很辛苦,压力也非常大,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学生刘香凝说,“刘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从她身上我真的学到了非常多,选择她为导师,我觉得特别幸运。”

刘新教授兢兢业业、认真努力的科研态度,对学生和同事都有着很大影响。在她的实验室里,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在科研论文、科技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做一切事情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样我们付出了就不会后悔。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刘新教授笑着说。

多年来的努力,也结出了丰硕成果。她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973、国家948、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12项,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Acta Botanica Sinica》、《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和《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被SCI收录8篇。近期承担的科研项目总经费达到200余万元,荣获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对得起培养和教育自己的人

“要对得起培养和教育自己的人。”这是在刘新教授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都说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刘新教授的父亲也不例外。父亲总是激励她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不要觉得不错就安于现状。这使她有了强大的支持,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的不断前行。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两所学校对我的影响最大,一个是母校青岛农业大学,另一个就是中国农业大学。在中国农大读博期间,我的导师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就是他教导我,要在专业上不断的学习、创新,不能落后。”刘新教授说。

“不过,我最感谢的还是我们的母校,还有母校领导和同事们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刘新教授对学校的感情非常深厚,每次说到母校对自己的培养,嘴角总会带有暖暖的笑意,眼睛里也流露出热爱的神情。

刘新教授是学校子女,从小就在校园中长大,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对她的影响非常大。学成归来之后,她选择回到母校,想要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回报这个培育自己的地方。

多年的学习生涯中,让刘教授遇到了一位位难忘的恩师。每逢过节,刘新教授都要给自己的恩师打一个电话问候,离得近的还要亲自去家中拜访。她说打电话跟老师说说自己的近况,说一说家常的事,老师也会非常开心,不会因为退休而感到寂寞。“老师是教育过自己的人,我们这一辈子都不能忘记他们,你们应该以后也应该时常问候一下老师们。”刘新教授对记者说。

刘新教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还是一位优秀的管理工作者。在担任学院院长期间,她始终把大家的信任看成是前进的动力,把重担看成是为师生服务的机会,默默无闻地为学院和学校发展挥洒着辛勤汗水。

她积极组织骨干教师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倡导合作精神,强化科研项目的联合论证和申报工作,加强与科技主管部门的联系,为教师参与科研与教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她常年坚持听课制度,深入了解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并及时组织讨论、整改。她还积极倡导教研室对新教师上岗前的试讲听课制度,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新教师教学水平在短期得到显著提高。

初次见到刘新教授的人,都认为她是一个严肃、难以接近的女强人,但采访之后,刘教授的笑容和谦虚,让记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一位温柔的母亲,一位永远懂得感恩的学生。多年来,她就这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付出着,在农大的美丽校园里,不停地研究、学习、创新,在植物生理的领域忘我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作者:特约记者 王璇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