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按约定时间走进陈教授的办公室时,他还在忙着为学生修改实习论文。
他说:“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
资源与环境学院的陈明利教授硕士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来到我校任教。之前他并不是做教师工作的,1986~2005年,陈明利教授是黑龙江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的研究员。现在,陈教授担任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管理学教研室主任。
将责任感放在首位
“陈明利教授在上课的时候特别严格,几乎每堂课都要点名,我们不能随意敷衍他的课。”土地资源与管理2011级2班学生杨志鹏在谈到陈老师时说道。
陈明利教授在我校任教只有9年的时间,但他每时每刻都将所教的学生放在心上。“学生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科学知识,掌握各种本领,将来为社会作贡献,而老师的天职就是帮助学生。”陈明利教授笑着说。对待教学,陈明利教授从不吝啬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们。在带学生外出实习时,陈明利教授也特别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他说:“无论到哪儿,老师对学生都要负责任,不仅要保证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多方面全面发展。”
“陈明利教授工作非常勤奋,有时候晚上去办公室交材料都会发现他还在工作。”土地资源与管理2013级2班学生张健说。对此,陈明利教授说:“其实经常加班的老师不单单只有我一个人,很多老师都习惯了晚上加班。学院的工作和学生的论文批阅很多时候都要在课下时间完成,大约70%的晚上我是11点以后才回家的。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个老师必须承担的责任。”
因材施教
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陈明利教授崇尚的就是老师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学生主动求教于老师的师生观念。陈明利教授认为大部分学生在思想上还是固有的中学观念,心里惧怕老师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其实老师都是为了学生好,学生应主动接近老师,主动找老师聊天谈心,这也锻炼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最初,陈明利教授采取的是较为宽松的教育方式,上课给予学生足够的空余时间,课后也不会留太多的作业。但他慢慢发现,这种教学方式似乎效果不明显。陈明利教授意识到,学生还是需要加强管理和教育的。他慢慢加大了管理力度,对绝大多数学生采取表扬与批评共用的管理方式。在宿舍管理方面,他要求每个宿舍都有一个班干部,以此来带动整个宿舍的学习氛围。对待部分成绩较差的同学,陈明利教授以鼓励为主,主动找学生谈心,督促和提醒学生学习,对学生保持足够的耐心。在陈明利教授的管理下,土地资源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成绩也在逐年提高。
陈明利教授给记者看了一摞学生写的保证书,并给我们讲了前段日子发生的一件事。“前几天,我带着30多个学生外出实习,回来收的论文竟有10多份存在抄袭现象,我本是让他们自由发挥,希望能看到出彩的文章,没想到竟有这种情况发生。为了惩罚他们,我让不合格的学生全部去重新写一篇论文,并且要求上交保证书,上课时偶尔我会拿出来让学生自己朗读,借此来提醒他们。后来发现,这种小学生式的管理方式还挺有效果呢!”
对待新生,陈老师是和蔼可亲的,不管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来为新生们解答问题。“记得当初大类分流的时候我对报哪个专业很疑惑,只是对土地资源与管理这个专业比较有兴趣。我找到了陈明利教授向他咨询了相关专业的问题,陈老师仔细、全面地为我讲解了专业设置的特点、方向,未来的发展情况等,最终促使我下定决心报了这个专业。”土地资源与管理2013级1班学生郭成说道。
“我热爱这个职业”
当询问陈明利教授当初为什么选择到学校做老师时,陈明利教授笑了笑说:“我一直认为老师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一直对这份工作很向往。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以前很多的想法成为老师后都能去实现了,这是让我感到十分幸福的一件事情。帮助学生也是我的乐趣所在,看到学生一天一天地进步,我从内心为他们高兴。”
陈明利教授1989~1991年参加黑龙江省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项目,获原国家土地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1993年参加依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获原国家土地局优秀成果二等奖;1996~1997参加黑龙江省泥炭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研究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1998年参加大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获国土资源部优秀成果一等奖;2000年主持饶河县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研究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2002年参加3S技术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编了《黑龙江国土资源》、《黑龙江省科技信息》等。现在的陈明利教授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教书育人方面,他满怀信心地表示:“现在我们学科科研方面的成果还不是很多,以后我准备带领讲师们多向这个方面努力。”
他就是这样一位谦虚随和的大学教授,任何工作都认真应对,以帮助学生为天职,教育每位学生尽心尽力,努力让学生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