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要想干点儿事、干成点儿事,就必须首先弄清楚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用心做事,鲜花因绽放而美丽,人生因自我价值的展现而精彩。”这是动物科技学院闵令江教授一直用来自勉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质朴与真诚抒写了一位科研者的科学情怀和一位教师的点点丹心。
闵令江教授是山东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的学术骨干,从事动物生产、生殖发育与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山东省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特种经济动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畜禽遗传标记学会理事,是上海交大博士后和中科院动物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
坚持不懈,勤能补拙
谦逊、好学,是闵令江教授一以贯之的学习态度。
他经常对学生说,“我要教好课,做好实验,你们要学好功课,做个好学生,都需要谦虚好学的态度和知难而上的作为”。读硕士研究生期间,闵令江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畜牧系统管理,为了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他下决心“额外”学习了包括“模糊数学”在内的多门数学课程。很多情况下,他需要自己查找资料和实地调研,为此,他的整个研究生生活一直在忙碌中度过。提起求学往事,闵令江教授的脸上有一种自豪的神色,“只要努力,不断探索,就会有结果,天道酬勤是最好的诠释”是他对这段往事的总结。
1998年东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闵令江教授拒绝了南方几所大学的邀请,毅然回到他的母校—莱阳农学院,决心为母校的发展添砖加瓦。任教4年之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他决心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刚为人父的喜悦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要马不停蹄地去外地学习。由于所学专业与硕士研究生期间的专业差别较大,闵令江教授顶着极大的压力,迈着沉重的步伐毅然走向了另一番研究天地。
当时有些课程是英文授课,对于已经多年不用英语的闵令江教授来说,听懂英文成了非常艰难的事情。“坚持不懈,勤能补拙”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他花了比旁人多数倍的时间来提升英语能力,最终克服了“听课难”的问题。通过3年的学习,他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研究他发现了山羊GH位点对初生重、断奶重等存在极显著遗传效应;克隆了山羊IGFBP-3基因和MSTN基因,并证明了IGFBP3基因、MSTN基因与体长、胸围、断奶重和眼肌面积等多个性状显著相关,并把DVEPC06标记定位于山羊1号染色体BM3205的下方3 cM处。
吃苦耐劳为科研
闵令江教授珍惜在他生命中共度的人,他常说,“家人的理解、老师的教导、同事的支持、领导的关心都对我影响格外深远,我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科研精神”。
他常对学生讲,“科学研究本身并不是枯燥的事情,遗传育种本身就有科学之美,更有生命之美。”作为山东省羊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他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为了所热爱的事业,他奔波于齐鲁大地却乐此不疲。在参与转基因重大专项“利用基因打靶与BAC技术制备产t-PA突变体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和“优质转基因肉羊新品种培育”期间,要经常坐数小时的车到东营、洋河等地羊场做实验。条件艰苦自是不用多说,光从吃饭一项就能窥见一斑。羊场的味道不好闻,臭气熏天,但做饭吃饭还必须在羊场。“苦是苦,但为了做研究出数据,再难也要坚持”,这是闵令江教授经常勉励自己以及别人的话。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他的努力与坚持终于孕育出了美丽的果实。他参与研究的“HTpam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获得东营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ht-PAm、h-LTF转基因山羊研究”获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驴品种遗传资源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关系研究”获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面对成绩,闵令江教授没有停滞不前,反而更加努力,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优质高产转基因肉羊新品系培育”子课题1项,国家农业行业专项“奶山羊良种繁育及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子课题1项,山东省博士基金“GDF9、Kitl与Fox03a基因调控母猪繁殖性能的分子机理”1项,山东省自然基金“中国驴品种遗传资源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关系”1项,青岛市科技计划“崂山奶山羊高产奶相关基因的克隆、定位与遗传分析”1项和山东省良种工程子课题3项。就算现在,闵令江教授仍然奋斗在科研一线,正在主持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羊创新团队项目、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山羊乳肉性状新基因的挖掘及分子遗传标记筛选”子课题和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Smads基因调控诸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的分子机理”等课题。在艰苦探索的基础上,他初步发现了在BFA作用下猪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孤雌胚胎发育不同时期GM130的变化规律与分布特点;建立了从减数分裂前的雌性生殖细胞向卵母细胞体外发生、发育的培养体系;发现了体外发生的卵母细胞印迹基因DNA甲基化进程阻滞在腔前卵泡时期,并且卵母细胞直径与印迹基因DNA甲基化存在相关性。指导的硕士生论文获得2010年山东省优秀论文。在Heredity、Livestock Science、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副主编著作4部,参编著作(教材)4部,成果鉴定3项。
学生心目中的“老班长”
从求学到教学与科研,闵令江教授自强不息,勤勤恳恳走好每一步,不怠惰不畏难,不懂的自己去探索,不会的自己想方设法也要搞懂。在做好科研的同时,闵令江教授一直秉持教学工作是工作的重点。
闵令江教授刚当老师的时候,多媒体刚刚兴起,课件还是个新奇东西。没人教他就自己查资料,学习怎样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一门心思让学生“从思维、理解的角度了解一门课程”,使课堂在课件的衬托下更加生动形象。闵令江教授在课件制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心得分享给许多教师。他主持完成了“禽病学”、“家禽生产学”和“特种禽类生产学”3个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是学校第一批上网课件。闵令江教授的“动物基因工程”等课程,一直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和好评。同学们一致认为闵令江教授思路清晰,循循善诱,同学们总能从他的课堂上得到上课的乐趣,不时豁然开朗,有很大的收获。
在教授课程的同时,闵令江教授十分注重育人工作。面对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学生,他认为“应针对孩子的成长环境,加以引导,对其品行培养负起责任”。闵令江教授对每级学生总会语重心长地讲到“天道酬勤和厚德载物,构建成了人生的基本坐标系,成就了人生的深度和高度”。教学科研任务再重,闵令江教授一直坚持担任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零距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帮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班长”。
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高度负责是闵令江教授的一贯态度,他的研究生在学习、研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在论文各个环节他都全身心投入,严格要求;在学生入学前的志愿调剂、预开题、预答辩、文献阅读讨论会、科研进展汇报会以及个人生活等额外环节,他都“积极过问”,毫无保留地答疑解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的学生因此常常自豪地说,“闵老师和我们形影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