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才培养

农学植保学院研讨植物保护等四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14-03-31 来源:农学与植保学院

3月30日,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召开植物保护、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等四个专业2014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副校长戴洪义主持研讨会。

研讨会特邀烟台农业局副局长兼农技中心主任王奎良、河北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存东、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副站长李明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立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张正、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庆昌、登海农业高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柳京国出席。青岛农业大学教授朱连勤、刘焕奇、林琪等学科专家及农学与植保学院各专业相关教师参加。研讨会分为主楼三楼会议室与N206两个会场。主楼三楼会议室为植保、植科专业专场,N206为农学、种子专业专场。

林琪对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并简单介绍了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现阶段专业教学的基本方向,希望能够得到专家组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大会讨论前,植物保护专业负责人路炳声、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赵长星、农学专业负责人杨锦忠及种子专业负责人兰进好,分别就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两方面宣读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草案,并介绍了专业办学历史、原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方案的相关背景、新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新培养方案与原培养方案主要区别等等。希望在理论知识与实习环节如何平衡,是否需要增加杂草防除课程,大学物理和动物学等课程是否继续授课等方面共同商讨出建设性解决方法。

戴洪义认为,植物保护根本上来讲就是“看病”“治病”,如何治病,重在技术,用什么治病,重在农药,这两方面课程还需加强。他提出,要建立“管理”、“技术”、“营销”等三方面为一体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做好课程在专业学习地位作用的接纳和延续工作,使学生可以在入学后尽快做出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戴洪义指出,培养方案框架图和路线图还需要深入讨论,进一步细致化。

袁忠林建议植物科技专业是否可以以重要栽培为主要研究方向,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问题。

李存东就本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前后的不同点和目的提出疑问,并详细解读了指导思想中着重强调的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拓宽方向。

张立明提出强基础、重实验的意见,基础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需加强。课程设置中保证前后衔接得当,减少课程冲突,提高效率。他还提出要根据专业的需要进行课程安排,如加强遗传学的课程安排比例,做到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的三头并进。

刘庆昌对培养方案予以肯定,同时提出生技大类是否可以统一同类课程的学时等问题,并表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填空题不是发挥题,修改不是“修订”,要做到宽口径,重实践,建议学院领导与其他相关学院的领导协商、交流,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作者:图/闫钰莹 文/ 张静 闫钰莹 孙珊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