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市农技推广中心等单位邀请,公益性行业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组长张福锁教授于8月31日至9月1日考察了山东烟台和泰安两地的集约化苹果园施肥及土壤管理现状。
张福锁教授在烟台莱山、蓬莱市、招远市及泰安的肥城市对果园标准园建设、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胶东果园土壤酸化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山东烟台果业发展起点高、标准园建设质量好、栽培技术富有特色,地上部的管理技术到位,但是渤海湾非石灰性母质发育的果园土壤酸化问题十分普遍。以招远为例,2006-2008年调查的1338个果园土壤pH,呈微酸性反应的占25.6%,呈酸性反应的上升到63.5%,呈强酸性反应的上升到3.4%。土壤酸化不仅导致钙、镁、钾等盐基离子的加速淋失,进而导致苦痘病、痘斑病和水心病等果实生理病害;而且土壤酸化还可增加锰等离子溶解度,造成锰中毒而引发苹果“粗皮病”等,严重影响了果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及其可持续发展。
项目成员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在当地的调查研究结果,氮肥过量施用和氮素养分的淋失是加剧果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这样进一步验证了张福锁教授近期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氮素过量施用导致的土壤酸化问题,此次的调研表明胶东地区果园土壤酸化将是影响今后当地农业生产的一个关键问题。
张福锁教授与基层技术人员和果农等进行座谈,他指出果园立地条件较差和粗放的地下管理技术带来的果园土壤酸化等次生土壤障碍问题是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国家应高度重视加强有关技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保证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
张福锁教授对山东农业大学负责的最佳养分管理长期定位试验、苹果养分需求规律研究、典型果园解剖、酸化矫正、中微量元素矫正等试验进行现场考察和指导,指出经济作物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而农民在果树等经济作物施肥上还存在凭经验进行现象,今后要加强果树等经济作物养分最佳管理核心技术研究,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进一步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