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科研服务

农大培育出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工专用型苹果新品种

时间:2008-12-23 来源:宣传部

    目前,我国是世界苹果栽培、苹果浓缩汁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苹果栽培面积、总产量约占世界苹果栽培面积的40%、产量的36%;苹果浓缩汁出口约占世界的2/3。山东省为我国苹果栽培、苹果浓缩汁生产和出口第一大省,全省苹果总产量占全国的32%;苹果浓缩汁生产约50万吨,90%以上用于出口。但我国生产的苹果浓缩汁在质量上长期受到两大瓶颈问题制约:一是果汁酸度不高,二是果汁褐变重。

12月22日,青岛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可喜新成果。由戴洪义教授主持的“加工专用型苹果新品种研究”项目鉴定会召开,针对制约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课题组利用从英国引进柱型苹果资源,通过人工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专用型苹果新品种“鲁加5号”和“鲁加6号”。2个苹果新品种的原汁酸度及浓缩汁(70oBrix)酸度显著高于国光和澳洲靑苹等对照品种,其浓缩汁的贮藏稳定性也显著优于上述品种。

据专家介绍,苹果汁酸度越高,果汁还原后风味越浓,因此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是高酸度浓缩苹果汁,而我国生产的浓缩苹果汁酸度较低,酸度在2.5%以上为高酸品种,在此基础上酸度每升高1度,每吨苹果浓缩汁的价格可提高100-150美元。另外,果汁褐变严重问题也亟待解决。提高浓缩苹果汁的酸度和减轻褐变,最终途径就是培育和推广高酸、轻褐变的苹果新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郑州果树所过国南研究员、山东省果茶站苏桂林研究员等9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在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总结制定了加工专用型苹果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所建立的新品种示范园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该项目首次研究了苹果果汁色泽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了苹果浓缩汁褐变和后浑浊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理;评价了“鲁加5号”、“鲁加6号”、“鲁加2号”等23个苹果品种(系)制酒适性;筛选出了适于苹果酒酿制SY01’菌株,为高酸制汁加工专用型苹果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课题主持人戴洪义教授(前左)向鉴定委员会作工作汇报

作者:周维维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