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中国日报图片网:青岛3农户家中接连降生克隆牛“公子”

时间:2005-04-08 来源:中国日报图片网

    2005年4月7日,青岛平度市50多岁的农村妇女王君爱指着她牛场里一头通体黑亮的小公牛兴奋地说:“我们家的牛犊是克隆牛的后代!”
  这头被王君爱视为宝贝的小牛,出生于4月2日。是2001年11月诞生于莱阳农学院的中国首批体细胞克隆牛“双双”的胚胎移植后代。此前的3月29日和31日,在平度市和即墨市的另两户农民家中,已经顺利产下了两头同样健康活泼的小牛。经过几天的观察,这3头我国首批诞生在农民家中的体细胞克隆牛胚胎移植后代,体质健康,长势良好。主持这一项目的莱阳农学院教授董雅娟、柏学进说,从今往后将会不断地有克隆牛后代在农民家中诞生。
  据了解,2004年6月21日,董雅娟、柏学进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科技厅良种产业化项目课题小组,采集优质体细胞克隆牛的超排胚胎,经过胚胎分割后,运送到青岛即墨和平度市农村的农民家中,移植到经过同期发情处理的农户自家本地黄牛和西门塔尔一代牛的子宫内,进行借腹怀胎。结果有3头牛获得妊娠,从而产下了这3头健康活泼的克隆牛后代。
  董雅娟博士介绍,这3头小牛在农家成功降生,证明了优质肉用体细胞克隆牛胚胎移植在农村条件下产业化的可行性,标志着克隆牛技术正式步入可以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经济效益的产业化阶段。今后,他们还将利用优质高档肉用体细胞克隆牛,采用胚胎分割、胚胎冷冻、克隆、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等技术,扩大在当地农村的繁育规模,以此大幅度地改良提高本地黄牛的品质,培育高档优质的肉用牛杂交良种。
  附:胚胎分割是通过显微操作,将胚胎一分为二,可成倍地增加胚胎数量,降低成本。它是胚胎移植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