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秦存禧 通讯员 陈太安 周维维 刘晓华) 日前,由青岛农业大学戴洪义教授主持的“加工专用型苹果新品种研究”项目日前通过鉴定,该项目研究培育出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专用型苹果新品种“鲁加5号”和“鲁加6号”,对解决苹果浓缩汁酸度不高和果汁褐变重这两大瓶颈问题有重大意义。
我国是世界苹果栽培、苹果浓缩汁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苹果栽培面积、总产量约占世界苹果栽培面积的40%、产量的36%;苹果浓缩汁出口约占世界的2/3。山东省为我国苹果栽培、苹果浓缩汁生产和出口第一大省,全省苹果总产量占全国的32%;苹果浓缩汁生产约50万吨,90%以上用于出口。但我国生产的苹果浓缩汁在质量上长期受到两大瓶颈问题制约:一是果汁酸度不高,二是果汁褐变重。
据介绍,针对制约苹果浓缩汁生产发展的这两大瓶颈问题,青岛农业大学“加工专用型苹果新品种研究”课题组利用从英国引进柱型苹果资源,通过人工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专用型苹果新品种“鲁加5号”和“鲁加6号”。两个苹果新品种的原汁酸度及浓缩汁(70oBrix)酸度显著高于国光和澳洲靑苹等对照品种,其浓缩汁的贮藏稳定性也显著优于上述品种。
由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在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总结制定了加工专用型苹果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所建立的新品种示范园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该项目首次研究了苹果果汁色泽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了苹果浓缩汁褐变和后浑浊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理,为高酸制汁加工专用型苹果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