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义实验室派出科技特派员到新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系统运作科技援疆工程,这种东部支援西部,东部与西部互动,促进西部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做法,给人以多方面深刻的启示。
一是乐义实验室由寿光与莱阳农学院共同组建,打造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寿光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楷模,是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运作的蔬菜基地,要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保持领先地位,单靠自有的技术力量,自我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借助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是一种好办法。乐义实验室的成立,使寿光的技术创新有了依托,有了一个新的源头,科研实力大增。莱阳农学院拥有大批专业人才和大量科研成果,是技术创新的一个源头。与生产基地共建实验室,对莱阳农学院来说,有了强大的实验基地,实现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教学、科研、出成果、出人才的宽广大道,最新科研成果不仅能及时落地、快速转化,而且使人才培养更适合实际需求,学生通过实习,既检验课堂所学,又有实际动手能力,一毕业就能用得上,有后劲。
二是乐义实验室的成立,使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乡土人才联起手来,合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的农技推广新模式,是系统运作。莱阳农学院教授李庆典博士与寿光高级农艺师徐少华共同作为科技特派员到新疆就是一例。李庆典教授不仅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在园艺学方面有很深的理论造诣,讲理论课是他的专长。寿光的高级农艺师徐少华,是最早跟随王乐义在寿光搞蔬菜大棚的农民,是在实践中成才的乡土专家,有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他们共同来到新疆,在吐鲁番、昌吉市推广农业技术,建温室大棚,作示范,可谓珠联璧合,各展所长。农民不仅能从科技理论上得到武装,搞明白道理,还能手把手地学到实际操作,真正做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真管用。这样的农技推广模式,深受西部农民的欢迎。
三是乐义实验室把科技援疆落到了实处。有了寿光与莱阳农学院共建的实验室,使科技推广由短期行为变为有组织有计划的长期行动。表面看来,到新疆去的是两个人,或几个人,实际上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全国第一的蔬菜生产基地和一个农学院,东部的雄厚科技、人才等资源,是支撑科技援疆的不竭动力,保障了东部的先进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向西部流动,扎实推进西部新农村建设,使东部支援西部不是一句口号。
四是乐义实验室的科技援疆,不单单是科技,而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引领。东部的人才到西部推广技术的同时,也给西部带来了东部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和生产生活方式。李庆典博士和徐少华高级农艺师,在传授技术的同时,利用国庆长假7天的时间,跑遍了昌吉州的八县一市,不辞劳苦、实地调研,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地的干部群众,他们发自内心地说,只有科技加勤劳,才能增收致富。东部的科技特派员在支援西部的过程中,也带去了东部的信息、市场,李庆典帮吐鲁番的农民到平度县购买新的葡萄种苗,西部的特产向东部推介等就是例证。东西部的信息流、市场流、资金流等现代生产要素,在科技援疆中沟通着、融合着,加快了西部前进的脚步。
两位科技特派员在传授技术的过程中,对库尔班大叔、对两个学技术的小姐妹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不仅使他们掌握了实用技术,也使当地的群众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的传统美德。团结和谐,亲善友爱的文明之风悄然在群众中蔓延。西部群众在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得到了提升。(科技日报2007.3.30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