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有哪些科技自主创新项目,为青岛农业的长远发展打稳基、铺好路?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在2011年科技部农村司、社会发展司实施的首批支撑计划项目中,我市承担的 "防治畜禽感染性疾病中兽药的创制与应用示范"等五个项目成功入选,共争取国拨经费3569万元,实现了"十二五"开局之年争取国家农业、环境领域科技项目的开门红。
五项目争3569万元国家支持
今年,结合"十二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进一步加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围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重点任务、农村农业领域改革重点任务、民生科技、节能减排等方面启动实施了一批支撑计划项目。
"青岛农业大学、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经过申报,最终'防治畜禽感染性疾病中兽药的创制与应用示范'、'节能环保型循环水养殖工程装备与关键技术研究'和'全球海面典型环境要素数值预报关键技术研究'等五个项目入选,涉及农业和环境科技领域,争取到3569万元支持。 "市科技局农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为现代农业注入生机
目前,青岛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不仅拥有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花生所、青岛市农科院和青岛市畜牧所4家农业科技创新机构,还有一大批民办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涉农企业。
"青岛市有30余家兽药企业,2家是中国兽用制剂生产企业50强;有26家农药企业,占山东省市场份额20%左右;有103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化生产已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肉类、蔬菜和粮油加工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以上,比全省高8个百分点。 "市科技局有关人士说。
该人士还表示,青岛市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密集的地区,但加工技术水平低,缺少品牌产品,目前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仍需加强,提升产业整体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科技贡献率争提7个点
"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农业科技发展将如何再上新阶?
在日前举行的青岛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研讨会上,市科技局局长王安民表示,将重点在生物农业、数字农业、生态农业、动植物产品高效利用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开展研发工作。在主要农作物和园艺植物育种、动物繁殖与育种、畜禽疫病诊断与综合防治、旱作农业技术、新型兽药农药肥料创制和农业科技传播等领域继续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到"十二五"末,使青岛市粮油作物和蔬菜品种更换一代,粮食产量提高10%以上,青岛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