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秦存禧) 昨日上午,青岛农业大学揭牌仪式在城阳人民会堂举行。省市有关领导,驻青兄弟院校领导,校友代表、全校师生代表等800多人参加了揭牌仪式。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点也由莱阳迁移到青岛,学校实现了由单科性学院向多科性大学的根本性转变。
没有鲜花和礼炮的揭牌仪式
出乎记者预料的是,揭牌仪式非常简单,没有礼炮、没有鲜花,没有盛大的文艺晚会,一切都在平静中进行。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学校有关负责人,据介绍:为了庆祝学校揭牌,全校师生精心筹备,排练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准备好好庆祝一历史性的时刻。但是,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该校党委迅速作出决定,取消原定的揭牌庆典,缩小规模,简化程序,减少内容,淡化氛围,停止主题文艺晚会等一切娱乐项目,只进行简单、简朴的揭牌仪式。与此同时,学校号召全校师生迅速开展向灾区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截至目前,全校捐款已达40多万元。
“五个着力”促进学校发展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历经莱阳农业学校、莱阳农学院、莱阳农业大学、恢复莱阳农学院等变迁。2000年开始创建青岛校区,办学主体移至青岛。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科为优势和特色,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该负责人介绍,揭牌仪式虽然简单,但是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青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校长李宝笃表示,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将朝着“建设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整体办学水平较高、在国内同类大学中有较大影响的多科性大学”的目标继续发展。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着力提高学科水平,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提高科技服务贡献度,以贡献求发展;着力提高管理水平,以管理求发展;着力保持学校稳定,以和谐求发展。按照“五个着力”的要求,以内涵发展为核心,走特色办学的道路,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学校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三农
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哺育和支撑。青岛农业大学作为一个农业类高等院校,将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据了解,目前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正在逐步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今年3月我国首个合作社学院在青岛农业大学成立,这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个专门培养合作社高级人才的专业教学单位。它的成立填补了我国合作社高等教育的空白,将有力缓解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缺知识、少人才”的“成长烦恼”。
今年3月,青岛市政府与青岛农业大学签署科技兴农合作意向书,青岛农业大学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专家顾问团”和“智囊团”。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农业大学将继续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利用办学资源,不断加大科技服务的力度、拓展科技服务的广度、增加科技服务的深度,为青岛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当好参谋。
□新闻链接
青岛农业大学现设有20个教学院部,另设继续教育学院、中加商务学院和海都学院(独立学院)。拥有53个本科专业,31个硕士点,9个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泰山学者”岗位,1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24000多人,在校研究生886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8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