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4-11
沧海繁华石头书,赴一场江南之约
3月27日,2013级建筑学全体44名小伙伴和两位指导老师踏上了归程,结束了此次建筑认识实习之旅。
回想走过的苏沪杭,我体验到了一种纯粹:用学术的态度,去感受美,感受人文和科学,感受技术和艺术。短短两个周时间纵观古今建筑变化,也像是看了时代变迁的石头史书,心生好多感触,还是写写,来记录下这次“南巡”所见的一个指尖触摸可及,却又如梦似幻的世界吧。
取传统之髓,传承中国风
第一天,一整天都在赶路,清早小伙伴们就拖着行李坐上了大巴。
身临其中,才知道什么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真的是不负盛名。我们第一站城市苏州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精心营造的园林了。
参观的第一个园林是拙政园,进门曲折后豁然开朗,那一刻看到盛景攒聚眼前,跟之前看各种照片资料的感受完全不同,才知道通过别人的消化咀嚼后的印象是多么片面而朦胧。这种感受在实习期间真的是反反复复的出现,我也总算明白“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这句话是多么的实在了。
苏州博物馆与拙政园仅一墙之隔,现代风格的建筑,通过粉墙黛瓦的外表很好地融入了拙政园的古典环境中。屋顶的立体几何形天窗呈三维造型效果非常灵活,也显现了贝聿铭大师在建筑中国风方面的功底。
第三天,我们去参观了留园、网师园,沧浪亭。每个园林在建造手法上都有相似之处,然而再细细品味,每个园林却又都是独一无二,就连园子的名字都有着园主的故事,讲述着他的悲喜与精神寄托。
在园子中穿梭,时常能够碰到一群外国朋友,跟着导游说着异国语言,有说有笑。这时候内心真的是充满了自豪感,同时心里也有一份责任,希望能传承中华国粹,建设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现代建筑。
接下来去的同里古镇更是梦中江南宁静与热闹氛围的完美融合,“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这里藏着著名的“退思园”,也藏着一些独居特色的小店,讲究的复古风格装修,流浪民谣歌手的歌声深深的吸引着我。
与同里古镇相似的,有着“中国第一水乡”之誉的周庄我们也有幸前往感受学习。这里比同里拥有更多的桥,摇橹的船家唱着渔歌,使人忍不住坐下来静心聆听。
现代的艺术,穿越时光的建筑
结束了苏州的行程,我们来到了自然风景美如画的杭州。
我们考察了离西湖不远的由王澍主持改造的南宋御街,新旧建筑结合的毫无违和感,古老的南宋御街通过改造项目即保护了历史,又有着实用功能,延续着它的繁华。
在近代化开始更早的上海,拥有更多的历史建筑的改造项目,我们参观了上海新天地,这是个利用上海近代建筑石库门改造成的商业区,在这里考察历史街区的改造,旧建筑的改造利用等。
上海浦西徐汇滨江龙美术馆也就是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的核心位置,原北票码头改造而成。
好喜欢M50浓浓现代艺术的氛围,包括下车后沿路的涂鸦都很有意思。M50的驻点艺术家跟工作室非常多,所以从画展、雕塑、工艺品到各种艺术设计都有,要是时间充足几乎可以逛上一整天。
上海1933老场坊是利用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改造设计的创意园区,由英国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
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圆内方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空间布局奇特,东南西北4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外方内圆的建筑结构、纵横交错的廊桥,与螺旋梯、伞形花柱一起,营造出迷宫一般的效果,令人惊喜连连。
建筑都有一种场所精神,那是人类的社会活动而留下的印记。就算几经变迁甚至废弃,都会有有一种曾经的记忆留存。不管是1933还是石库门,再或是龙美术馆、红坊、M50,在他们骨子里都散发着一种浓浓的历史感,除去他们商业或展览功能的内里,仍有过去生产生活留下的气息,这也正是他们的迷人之处。
体验名校氛围,学习校区规划
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者王澍从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出发,对山水进行整理,“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也在其中体现。
朴素的砖墙、石墙、夯土墙、水泥抹灰本色墙,简单的砌筑方式,随自然而变,生趣盎然,间杂以简易木作,钢构,体现出人们在长期与山水的共存中,发展出一种面对自然的本能的基本智慧。
宣传栏和墙面上随处可见各种讲座的海报,还有一部分社团活动的海报,设计的都非常精美,独具特色。
校区内的山坡树丛中掩映着一座外形层层叠叠宛如茶田的建筑,是隈研吾设计的中国美院民艺馆。
在同济大学,到处都有别具匠心的建筑作品,在三好坞,总让人感到一股浓郁的诗化气息,湖水荡漾,绿荫小道,石桥,石凳。
我们去的时候,大厅里正在布展,建筑学的一个作业展。阶梯展厅上摆着架子,前面摆了一排长桌,放着小吃水果和果汁,交流中的同学们可以随意取食。走廊的窗洞上堆放了很多模型,每个普通画室的墙外都挂着可以钉作品的软木,做为讲评或展示用的场所。
我们还去了浙江大学,浙江图书馆离着浙大两个校区很近,毗邻黄龙洞景区,依山而建,环境很棒,闹市里寻得一处安静读书地,书香韵味还是很足的。
参观了南方的三所高校,感觉最有学习氛围的就是随处可见的学术讲座海报,还有校园室内外许多精致的书桌座椅,各具特色,使人有坐下来安安静静学会儿习的冲动。
万国建筑展览,现代实力争锋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坐落在美丽的金鸡湖畔,隔湖遥遥相对有网上被调侃的“大秋裤”东方之门,还能看到摩天轮和桃花岛上冉冉升起的热气球。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前面是美式风情建筑的商业街,充满时尚感。
浙江黄龙体育场是个汇集各种运动类型建筑的建筑群。
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域超高层建筑林立,包括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中心大厦等。上海外滩建筑群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我们考察了建筑式样,比例尺度的处理,整体建筑界面设计等。
晚上的时候我们还几个人结伴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跑出来看了外滩的夜景,游轮从黄浦江上驶过,霓虹灯炫目闪耀,显示着夜上海的魅力。
走过外滩,可以穿过一个小花园到城隍庙逛逛。琳琅满目的商品,各式各样的小吃,不同类型商铺的设置也给人不少规划上的思考。
通过这次建筑认识实习,我们感受了建筑的实体与空间,感悟图纸与实物间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了培养空间感和尺度感,认知各类型建筑的功能流线、结构和构造等特点,了解建筑设计的新理念、技术和材料,感受建筑与环境间的关系;认知街区等城市层面的空间尺度,了解了街道尺度、界面、景观、天际线等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认知园林空间艺术的设计手法与人文底蕴;认知历史建筑和街区的保护改造设计手法。
我们参观考察的建筑类型丰富,包括体育类、博物展览类、商业类、文教类、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园林景观、历史建筑改造以及街区城市设计等。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在反思自己在过去的几个学期中做过的每一个设计作业的优弊,从内部空间到立面设计,再到区域整体的和谐与否,从已建成的优秀实例中寻找自己与一个真正成熟建筑师之间的差距。
14天的时间太短,再除去来回青岛路上的两天,一眨眼就过去了,可是就是这么短的时间,也足够我爱上许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