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是小瞧故乡的山的,不过是方圆几百里地,只能称得上是田园景色,高山流水却是没有的。然而是我错了,再小的山也有它的高度,也有它的美丽与个性。即使名气小,不为人知,也依旧立在那里,平静而温和。
此山原名神童山,相传是山下的一处村庄出了位过目不忘的小神童,村民颇为玄妙地将功劳归到山上,也不知是山的福气还是小神童的福气。那时,此山倒也热闹了几年,然而最终还是冷落了下来,又不知何故改称了凤凰山,我深以为不如称神童山来得可爱,毕竟名为“凤凰”的山不在少数,如此一来有些折损此山的隐逸平和之风。
初见时它看起来矮矮的,很好接近的样子。相比于“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简直亲近太多,因此我也放下了戒心,不以为意。然而这座“小”山只是微笑着望着我,并不言语什么,以它的淡然迎接山下万众,或是祖祖辈辈长在这里的人,或是五湖四海游玩而来的人,抑或是春节归乡的游子。清晨的雾气萦绕,极目远望依稀能看到山顶,爬山的人这时也是满怀斗志,踏着零碎的石板步步向上,两旁败落的树枝称不上美,却有几分苍劲韵味,仿若老人的手,全然是岁月沉淀的痕迹。可能是故乡过年的习俗,两旁隔一段距离便供奉着一尊关爷或者财神爷,叫我也不由得敬仰起来,每每上一阶,好像是在朝圣,虔诚而宁静,然而我并不知道我所朝为谁。
渐渐爬到山腰,向下看去,雾蒙蒙似仙气缭绕,山下的村舍“棋盘”般整整齐齐,竟真有几分世外桃源之感。再看脚下碎石和不平整的石板,我有些理解太白笔下“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感慨了,太白诚不我欺!只是抬头看去,这哪里是山腰,分明才开始真正上山呢。
走走停停,也有几分趣味。怪石奇木,随风而行,碰到颇为坎坷的路段,亲朋彼此扶持着慢慢渡过,走着走着也就顺了。行至正午时,太阳悄悄从云后露面,光从山雾中透过来,洒在身上,通身暖洋洋。虽是冬日,却胜初春。只是所见之处,并无红花绿草,只有静静的枯枝在风中摇摆。真正爬到山腰时,风已经大得不能张口讲话了,否则那才叫灌一大口冷风呢!不多时,竟还看见脚下有残雪未融,真是稀奇。虽然前几日似乎是落过雪,但难为这几位“雪花仙子”还滞留在此,叫人惊喜。只是瞧着如今的日头,怕是下山的时候就要化云而去了。
好不容易到了山顶,才发觉此山哪里是矮矮的,分明是一座小高山,只是内敛低调,不显山不露水罢了。归去时,听山下人讲,待到春日时,满山都是白色的洋槐,映着海一样的天空那才叫漂亮。我心中暗暗想,苍山负雪也不为过罢?然见过冬日的神童山,亦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