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文化活动

阳光地震救援志愿者在防震基地开展实践活动

时间:2015-07-30 来源:化学与药学院

“阳光地震”救援志愿者团队由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七名学生组成。自7月19日起,团队与青岛市城阳区地震局合作,在青岛市防震减灾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防震避震知识普及活动。 

结合问题制定实践方案

“阳光地震”志愿者团成立于2013年4月,旨在进一步提高青岛地区人们的安全意识,帮助普通群众了解到更多的地震知识以及应急安全知识。

实践之前,队员们结合从往年调查问卷中得到的人们对地震不了解、了解途径少、没参加过紧急疏散和逃生训练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制定了此次社会实践的具体方案:知识宣讲与防震演练相结合。

“从前两年的情况来看,人们对于地震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防震避震的知识也知之甚少,我们做的还不够!”队长王安安说到。

青岛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由地震监测、影视多功能厅、防震减灾互动展厅、地震知识模拟展厅、地震体验厅、动物宏观异常观测点、应急救援训练场组成。队员们将采用仿真、模拟、多媒体等现代化声光电技术向前来参观的市民及学生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你对地震知多少?

7月19、21日,志愿者团队来到基地进行地震知识宣讲和影片播放。“你现在身处的是一号展厅——影视多功能厅,现在将由我来向大家讲解地震成因、地震分类、以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等知识……”队员林传朋讲解道。在一号展厅里,观众在学习过后可以通过观看3D影片来感受地震带来的危害,学习自救的方法。二号展厅的地震知识问答和野外昏迷模拟救援同样引得诸多参观者驻足。

“设备先进高端,集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加上我们的讲解,人们很容易就明白地震的原理,记住防震的方法。”王安安说。

模拟体验,可怕却有效

“地震横波纵波的产生会带来什么效果,板块的不同张裂会带来什么结果,不同楼宇结构的抗震效果,我都会通过分析以往地震的发生原因并会用实物模型给参观者演示,带领大家探寻地震的秘密。”负责讲解的队员申光旭概括道。

“好晃啊!”,几名在地震体验厅里体验六级地震的中学生喊道。

“地震虽然很可怕,但我们也不太了解地震的知识,这次好了,这么多大学生来给我们讲解,我知道了很多避震的小窍门,也知道如何应对地震了。”一位前来参观的市民说道。

“他们能在演习中关好电阀水阀,躲到墙角,标准的应急处理方法让我看到了我们的实践意义。”队员贾忠诚欣喜地说着。

给老师们“讲课”

25日,队员们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听众”——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老师们。队员们就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防范知识等进行讲解。

“能为前几天还在讲台上教我们的老师讲解防震减灾知识,做一回老师们的‘讲师’,让我们感到自豪又激动。”

“他们讲的很不错,自信而且从容。许多知识我以前也不知道,这堂课,让我们这些当老师的也受益匪浅呐。”陈怀春老师说。

据了解,本次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将继续采用调查与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就青岛地区居民防震避震等问题开展实践活动。

作者:蔡金勇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