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盐碱地上创造出全国小麦高产记录的旱地小麦良种“青麦6号”成功转让。12月8日下午,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戴洪义与山东种业集团总经理刘世军代表双方在学校签署小麦育种合作暨“青麦6号”生产经营权转让协议书,“青麦6号”小麦品种在山东省内的生产经营权以80万元转让给山东种业集团。
旱地小麦良种“青麦6号”,由青岛农业大学林琪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经过十年攻关于2007年培育而成。该品种叶片表皮有天然蜡质层,能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叶片也比普通小麦厚,其背部绒毛较密,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此外,“青麦6号”根系发达,能最大限度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这些特性使“青麦6号”在全年不灌溉,只能“靠天吃饭”的状态下也能获得大丰收。早在2008年,“青麦6号”就被列为山东省小麦主推品种,是山东省近十年来育成的唯一旱地小麦品种,2009年被列为山东省小麦良种直补品种。
“青麦6号”此前曾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创出旱地全生育期无浇水情况下千亩方和百亩方平均亩产620.7公斤和703.5公斤的高产纪录,其中一个十亩方平均亩产更达到712.9公斤。2012年,旱地小麦良种“青麦6号”被选中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渤海粮仓”工程中进行试种。2013年夏天,作为“耐旱王”的“青麦6号”就在盐碱滩上创造出奇迹,在土壤盐分含量达0.3%的盐碱地实现了亩产449.01公斤的高产,比山东省小麦平均亩产402公斤还要高。
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在转让小麦品种的生产经营权,共同做好小麦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的同时,双方还将共同建设良种繁育基地,积极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合作选育小麦新品种。在五年的合作时间里,山东种业集团将每年提供青岛农业大学48万元的科研经费,用于合作选育小麦新品种,并享有新选育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的生产经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