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2月1日,参加开罗会议的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确定了惩罚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战后对日本问题的处理,为建立战后国际秩序开启了崭新的篇章。今年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12月7日,青岛农业大学在学术会馆举行“世界近现代史视野下的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研讨会”,重温这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国际文件。
校党委书记、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程玉海以《世界近现代史视野下的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为主题,结合翔实的史料,从历史发展的广阔视野,对中日关系及钓鱼岛问题进行了深刻透彻的分析,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只有铭记历史,才能防止悲剧重演;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只有国家富强,才能有国际发言权;只有民族复兴,才能维护国家利益。人文社科学院思政课教师秦秋博士、贾宝金博士和刘玉凤老师,分别结合自身的专业研究,就开罗会议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钓鱼岛问题的历史由来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就中日争端的解决、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校党委副书记张铭锦主持研讨会,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全体党员干部,学校各分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政治辅导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政课教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等参加了研讨会。
程玉海指出,中日关系一直牵动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心,目前中日关系发展也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从具体问题上看,中日争论主要集中在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中日东海划界和东海石油开采问题、钓鱼岛问题和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等方面问题。但从更深层次认识,它又是维护还是打破、搅乱战后世界秩序;坚持还是打破、葬送雅尔塔体系;维护还是破坏世界和平与亚洲安全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出发,在世界近现代史的视野下,来认识中日关系问题,来深刻理解《开罗宣言》在今天仍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程玉海主要从1872—1945年间,日本对中国领土、权益的侵占,战时“三巨头会议”和雅尔塔体系,战后冷战体制下的日本政治和中日关系三个方面,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华历史,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程玉海指出,1943年12月1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中、美、英三国首脑聚会开罗,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登上国际外交舞台。这次会议发表的著名的《开罗宣言》,确认了日本发动的对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侵略性质,宣示了中、美、英三大国联合对日作战的目的和宗旨,规定了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惩罚性措施,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悉数归还中国。《开罗宣言》对于后来惩罚日本侵略者,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在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日本侵略历史,以及妄图将日本拉回对外侵略扩张老路的今天,《开罗宣言》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程玉海从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发展,深入分析了日本战后政治的演变,从战后日本历届政府对华态度、政策,全面梳理了战后中日关系的变化。他还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日本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分析了当前的日本安倍政府无视历史和现实,不断挑起中日争端导致中日关系恶化的深层次原因和诸多因素。
程玉海强调,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我们一定要积极引导师生加强学习,潜心研究、学习、践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成长为理性、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找准深入学习、研究的方向,脚踏实地研究历史与现实,深入浅出、厚积薄发;要静下心来做学问,沉下心来育人,重塑新时代的师道尊严。
张铭锦在主持研讨会时指出,全体与会人员都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神圣的历史责任,要从道理上对大学生关心的历史、政治、社会热点问题讲清、讲透,通过教育让广大同学“明史、明理、明事、明志”,通过认真学习、了解历史,明辨是非,明确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感,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向心力。他要求所有干部教师要认真组织研读、学习程书记的报告,深刻领会报告的精髓,引导青年学生认真学习、了解国际形势,正确把握中日关系,更加扎实有力地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