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我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体细胞克隆牛诞生

详细链接 >>>
2001年11月3日、6日,我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和“双双”先后在莱阳农学院诞生。该成果由莱阳农学院动物胚胎工程中心博士董雅娟教授和动物胚胎工程中心主任柏学进教授共同完成。该成果与国际克隆牛技术相比,其创新点是:
(1)在卵母细胞去核时,用点击法代替了挤压、吸取等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减少了对卵母细胞质的损伤,成功率高,达到了国际同类方法的领先水平;(2)改进了胚胎的培养系统,显著提高了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及胚胎质量,获得了较高的成功率, 有利于克隆胚胎发育和产业化开发;(3)用冷冻的胎儿皮肤上皮细胞进行克隆胚胎的制作,对濒危和珍稀动物的保存提供了新的方法。
克隆牛的研究成功,标志着我国克隆牛研究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未来实施克隆牛良种产业化生产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1年12月22日,由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对该项课题进行了鉴定。鉴定意见认为: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点击法去核,对卵母细胞损伤较小,并获得较高的去核成功率;采用负压气相系统进行重构胚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囊胚发育率,并增加了囊胚的细胞数;本研究的另一特色是采用了-35℃冷冻保存的细胞作为核供体,并取得了成功。重构胚移入5头受体后,2头期满发育产犊。经微卫星DNA分析,克隆牛犊遗传物质与受体母牛无亲缘关系,而与两头供体犊牛一致。鉴定委员会认为,该课题研究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在某些技术方面(如点击法去核等)达到国际领先。该项牛无性繁殖技术将具有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为培育优质高产牛提供了一项可靠的新技术,对我国牛胚胎工程技术今后的产业化将起到推动作用。
克隆牛技术研究课题于2001年获山东省高等院校优秀科技成果特别奖,被评为2001年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2002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莱农克隆牛“康康”和“双双”满周岁》的新闻,荣获首届山东高校“十佳新闻”(2002年度)。
“康康”和“双双”诞生后,以董雅娟教授和柏学进教授为首的科研人员继续对克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目前,世界首例玻璃化超快速冷冻保存的体细胞克隆牛超数排卵胚胎移植犊牛“蓓蓓”即将诞生,我国首例和第二例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和“双双”的自繁后代也将在莱阳农学院诞生。
名词解释:超数排卵——也称“超排”。指将供体母牛经激素处理,使其发情、并能排出数量较多的发育成熟的卵子,经合理的人工授精方法,以获得数量稳定的可移植的胚胎。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