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大众日报:牛爸牛妈和他们的克隆牛

时间:2003-10-02 来源:新闻中心

“牛爸牛妈”和他们的克隆牛

干净整洁的会议室里,气氛似乎有些紧张。一对年轻夫妇对面,以中国大熊猫克隆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大元教授为首的8位专家正襟危坐,不断提出尖锐、深刻的问题。年轻夫妇镇定自若、配合默契,用严密的语言、详尽的图片、精确的数据,论证着自己的观点……当最后一个问题得到圆满答复时,满头白发的科学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是2001年岁末发生在莱阳农学院克隆牛技术鉴定会上的一幕。这对年轻夫妇就是被戏称为“牛爸牛妈”的莱阳农学院克隆牛技术课题组负责人柏学进教授和主要技术完成人董雅娟博士。
    “也不年轻了,都快40了!”近日,在莱农动物胚胎工程中心,扎着一条马尾辫的董雅娟博士笑眯眯地对记者说。平常不大言语的丈夫温和地瞅瞅自己生活、事业上的伴侣,风趣地说:“怎么不年轻?大家可都说你像20多岁的人呢!”一尘不染的工作室里,顿时响起忙里偷闲的笑声。
    说忙里偷闲,一点儿也不过分。自打1992年定下主攻体细胞克隆牛的方向,夫妇俩再不曾轻松过,周末、节假日,全都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克隆牛。孩子长到4岁多就送到父母那里,如今,孩子已经13岁,跟他们住在一起,可两人连给孩子做饭都保证不了,更不用提接送上学、补习功课了。
    卵母细胞去核在整个克隆牛研究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做不好,对今后胚胎的发育、培养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刚开始做时,效果怎么也不理想,那阵子,夫妻俩着急、上火、难过,几乎是天天争,日日吵,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就连走路都在琢磨怎样使效果达到最好。
    科学总是在不断的争论中得到进步。在反复的争论与对比中,技术逐渐成熟,技巧日臻完善,最后,在显微镜下采用“点击法”去核终于取得了成功。鉴定会上,当幻灯片中出现显微镜头下的一枚卵母细胞和一根长长的显微玻璃针时,在场专家不由得屏住了呼吸,只见那根针“挥动”自如,轻轻一点,细胞核就缓缓流出,“太专业了!太完美了!”专家们惊呼。“点击去核法”被专家们一致认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历尽千辛万苦,当终于第一次做出重构胚囊胚时,夫妻俩兴奋得一夜没睡。接下来就是胚胎移植了。移植前期的母牛子宫环境处理既是基础性工作,又是检验实验室工作成败的关键步骤。此前,国内外同行的许多次失败正是因为这项工作没搞好。这一次,他们选了21头健壮的母牛,谨慎地做好所有前期工作,最后精选出5头接受克隆胚胎的移植,为保险起见,又在每头牛子宫内装了2-3枚克隆胚胎,然后密切关注5头牛的情况。
    儿子不乐意了:“爸爸妈妈,你们整天陪着牛,就没有空陪我!”他们只能充满歉意地亲亲儿子,继续去陪伴着牛。终于,其中的两头出现了妊娠反应!花儿已开,结果的季节就要到了。
    2001年11月3日,第一头克隆牛“康康”顺利降生了!当漂亮的小黑牛醉汉一样摇摇晃晃站起来时,一直等候在现场的夫妻俩紧握双手,高兴得竟不知道该说什么。儿子最知道爸妈的辛苦,他也赶去看牛生宝宝。健康的小牛一落地,儿子就拍着手说:“爸爸妈妈,祝贺你们取得成功!”夫妻俩紧紧抱住儿子,幸福的感觉刹那间涌遍全身……
    接下来的日子,这对夫妻就和他们的克隆牛一起为众人所瞩目了:11月6日,“双双”降生;12月22日,“康康”、“双双”通过专家鉴定;年末,该课题被评为山东省2001年十大科技成果,荣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特别奖,课题组受到省教育厅通报表彰和奖励;2002年初,柏学进教授和董雅娟博士因做出突出贡献被列为山东省高校第五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及学科带头人。(原载大众日报  通讯员 邵丽英 记者 王桂利 )

   董 雅 娟 教 授 简 介

  董雅娟,女,博士,现任山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省第八届政协委员,莱阳农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持省教育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克隆牛技术的研究”,成功地克隆出我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和“双双”。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特别奖,被评为2001年省十大科技成果,2002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国家科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应用胚胎生物技术建立高产奶牛繁育体系和生产体系”,获得我国首例玻璃化冷冻保存一步法移植犊牛,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国内空白。参加“奶牛半胚冷冻保存及多分胚制作技术的研究”课题,填补了奶牛半胚裸露冷冻保存技术的国内空白。参加省级“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先后荣获省级畜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正在主持山东省科技厅“三〇工程”项目和莱阳农学院博士基金项目“体细胞克隆牛繁殖性能检测及胚胎移植试验研究”。
  2001年被推荐为山东省第五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及学科带头人,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已发表学术论文46篇,其中国际学术论文18篇,6篇被SCI收录,另有4篇被国外学者通信索取。

  柏 学 进 教 授 简 介

  柏学进,男,教授,中共党员,现任莱阳农学院动物胚胎工程中心主任、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常务理事。
  主持省教育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克隆牛技术的研究”,成功地克隆出我国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康康”和“双双”。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特别奖,被评为2001年省十大科技成果,2002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国家科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应用胚胎生物技术建立高产奶牛繁育体系和生产体系”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国内空白。主持省级“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奶牛半胚冷冻保存及多分胚制作技术的研究”和“牛奶胚胎移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填补了奶牛半胚裸露冷冻保存技术的国内空白。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省级畜牧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正在参加山东省科技厅“三〇工程”项目和莱阳农学院博士基金项目“体细胞克隆牛繁殖性能检测及胚胎移植试验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56篇,其中6篇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
  多次被评为院、地市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省新长征突击手。2001年被推荐为山东省第五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及学科带头人,2002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优秀教师,2003年被评为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