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截至目前,我校共获资助51项,资助直接费用合计2151万元,其中面上项目31项,较2024年增加5项,面上项目首次突破30项,创 “十四五” 以来单年度新高。其中,园艺学院张忠华教授团队、植物医学院梁文星教授团队以及资源与环境学院周功克教授团队(跨学院)分别获得3项资助,资助率分别为60%,50%,60%,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有组织科研和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效。
本次立项涵盖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化学科学和工程与材料科学4个学部。研究方向既聚焦基础科研前沿,更深度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山东十强产业发展痛点,实现了 “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产业赋能”的精准衔接。从立项分布来看,我校重点建设学科所在学院中园艺学院9项,平均资助率25%;草业学院4项,平均资助率18.2%;植物医学院7项,平均资助率17.9%;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7项,平均资助率12.5%,均高于全国平均立项率。
“十四五”以来,学校聚焦重点规划任务,依托优势特色学科体系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精准培育机制”。通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持续强化有组织科研,扎实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组织工作,不仅切实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更以“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地方产业”为导向,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强劲科技支撑,也为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山东十强产业升级贡献了“校地协同”的科研力量。
在“十四五”期间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67 项,较“十三五”同期增长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