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20年是我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各学科专业的办学水平,提高部分学科专业办学层次,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好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文化,使学校迈入省内高水平大学行列。要实现这一历史性的任务,最关键的就是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巩固教学科研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各项改革与发展任务,促进学校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特制定学校“十一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一、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已经建设了一支学历层次较高、充满生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现有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4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69%;40岁以下教师626人,占教师总数的73.39%。在植物科技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植物保护学院的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分别为86%、77.8%、72%、71%、65%、60%和5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分别为56%、50%、46%、40%、38%和32%。这些学院不仅聚集了学校绝大多数研究生学位点,而且承担了大多数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以上7个学院的教师数占学校教师总数的30%,这些学院的师资力量已经基本达到创建教学研究型学院的要求。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办学规模的快速增长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2000年以来,在校生人数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为此,教师引进的速度不断加快,近5年新进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61%。尽管如此,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仍然不能适应规模扩张和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
(二)学科专业的拓展使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与传统学科专业教师队伍相比,新兴学科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都存在较大差距,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能力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三)教学工作任务繁重,致使部分教师在科学研究及自身发展方面精力投入严重不足
全校生师比较高,一些新建学院和新兴学科专业的师资存在一定缺口。部分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比较重,无暇潜心科研,也难以顾及自身的专业发展。
(四)外延式扩张发展导致优秀教师群体建设难度加大
2001至2005年,学校新进教师520人。这些教师基本上都是应届毕业生,要成为有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还需要一个较长期的成长过程。
尽管我校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也有着十分宝贵、难得的机遇。我校成功迁往青岛,自力更生完成了现代化、生态化和数字化新校园建设,办学规模快速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优势学科不断加强,新兴学科迅速成长,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农学和生物科学为优势与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办学格局,为激励教师奋发有为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实力强大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队伍奠定了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