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现有12个党支部(教工5个、本专科学生6个和研究生1个),204名党员(正式114人、预备90人),其中教工党员70人、学生党员134人。9个教学研究室、7个科学研究所、一个实验中心和一个资料室。全院共有教职员工104人,全日制在校生5147人,其中研究生60人,普通本专科115个班级、4277人,经管教育中心成人教育学籍本专科学生18个班、810人;另有在职研究生318人。是目前全校唯一超过5000人的最大办学规模的二级学院。
四年来,经管学院党委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办法、途径和规律,使经管学院基层队伍精干化,制度建设规范化,党员教育常态化,活动形式丰富化,党建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单位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学院党总支2009、2010和201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校“先进党总支”和“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被评为“青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被山东省高校工委授予“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2年6月获校“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一、提高党性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学院精心筹划、认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以学校党委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创新性地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争做岗位发展先锋”活动,全面提高了干部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保证全院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到位、任务明确、目标清晰,形成了“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形成合力,相互补台分工不分家”的领导机制和“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想干会干能干”的工作氛围,通过宣传教育使党性知识深入人心,提高对党的认识。
(一)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一是抓好常规学习,增强党性觉悟。有计划地组织师生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明确了我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认清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和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强化道德教育,形成价值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发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师生头脑,不断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师生的文明素养和党性修养。组织举办了文明礼仪讲座,“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系列活动,“牵手文明,美在身边”基础文明教育系列活动等,坚持对学院大学生文明督导队的指导管理,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广大师生文明健康、安全卫生、理想信念、文化传统、品德修养等各项素质的提升。三是抓住热点问题,培养爱国意识。紧密结合形势,抓住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利用重要纪念节日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爱党情感,教育大家将个人的命运、前途同祖国的命运、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师生了解国家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发展的良好态势,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大的爱国,有爱国的热情也要有爱国的理性和爱国的知识能力准备;结合政治学习活动,带动全体同学开展宣传学习教育活动;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学习意识和信息快速反应能力,加强爱党爱国和形势政策教育。
(二)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和创先争优活动。一是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行动更加自觉,党员干部的作风进一步改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清理了发展思路,努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些主要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认真总结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实践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规律,丰富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二是突出“实践”,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通过理论学习、解放思想大讨论、民主评议分析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方案等阶段步骤,取得了丰硕成果。科学规划经管学院发展目标,确立应用型经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应用型经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解放更新,一些影响和制约学院科学发展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创建了经管学院“党员之家”。三是以“承诺践诺”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在教工党员中开展“应用型经管人才育人标兵”评选活动,倡导广大教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工作中,淡泊名利、行为世范;认真组织“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促进廉洁从教、学为人师深入人心,在学院培育了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典型;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争做“应用型经管人才”活动,学生党员宿舍、床位进行挂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经管“先锋行动”党建品牌;完成“承诺践诺”第一阶段和“二轮承诺”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组织建设,堡垒模范作用外化于行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一是科学设置党支部,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科学设置教工和学生党支部,大力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健全和完善党日活动制度,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党的基本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探索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树立形象,发挥作用,培育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二是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坚持党支部联系特困生制度。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落实党员发展公示制度。三年来共扶持特困生15名,在扶持活动中提高了受扶持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政治素质 。三是坚持组织原则,选拔培养好组织领导人。在具体事务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相互尊重、共担责任,大胆创新,选拔培养好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团总支书记和学生会主席。
三、重视队伍建设,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按照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建立健全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修订完善了《学院党政领导干部岗位工作职责》、《学院科级干部岗位工作职责》,保证党政领导和科级干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制度,修订执行《党政领导联系办公会议制度》,做到重大、重要问题及时集体研究、常规问题定期研究集体决定,坚决执行及时请示汇报、定期计划总结制度,积极改进和完善领导工作方式与工作方法,及时总结经验纠正不足,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建立院务党务公开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积极引导和监督管理。在《学院院务公开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学院党总支关于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公开程序、范围、方式和时限,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了公开目录和台帐。三是端正思想态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山东省委、省纪委和校纪委“关于认真做好迎接全省高校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专项检查”的文件精神,加强了党政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开展党风建设和反腐败的自查自纠工作;根据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管理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工》和《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严格遵照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保证党风建设和反腐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并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对学校划拨的经费,实行分管领导制订方案、党政联席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由分管领导组织实施、院长与分管领导共同签字结算的制度;对学院创收资金,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院长、党总支书记共同签字把关。数额较大的须经党政联席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严格按照实行钱帐分开、专人专帐、专项管理,定期向教职工大会进行情况通报。四是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培养使用,形成良好干部梯队。积极引导青年干部主动承担工作任务,自我加压,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连续四年选派四名青年干部教师到青岛市城阳区外经贸局、流亭街道、发改局和文化局挂职锻炼,今年又派出一名干部到枣庄市山亭区挂职村“第一书记”。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选派学工干部外出参加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职业技术短期培训班9人,17次,位学工干部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推荐重用正处级干部1名,提拔正处级领导干部1名、副处级干部2名,正科级干部5名,副科级干部4名。五是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主动支持参与完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更新《学院学生工作规章制度汇编》,建立健全了全校唯一的“学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主动支持参与行政领导制定完善了教学、科研、对外合作交流和非学历教育等各项规章制度。
四、开展创新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稳步推进
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经管人才”的目标定位, 以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稳步推进教学工作和学科专业建设。一是超负荷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学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在学院招生人数连续多年超过千名的前提下,超负荷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优化了课程体系设置,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增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切实抓好学科专业建设,突出重点扶持新兴。2008年以来,新上了市场营销一个本科专业和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学位领域。在现有7个本科专业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成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农经专业已成为特色建设专业。承担各类质量工程项目10项,其中教改项目4项、实践教学5项、精品课程建设项目1项。三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加大学科带头人引进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连续四年10名党员教师模范带头考取博士;现有博士19人,教授11人,副教授28人,聘请客座教授6人。现有专职辅导员8人。四是重视实践环节和质量工程,建设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了“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包括会计电算化、手工模拟、ERP、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证券投资和物流7个实验室,位教学科研顺利开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建设了十余个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满足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需要。
五、合作交流广泛,科学研究工作有所突破
一是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学院研究制定并实施《学院加强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每年从学院创收资金中拿出10万元作为教师科研奖励基金,激励广大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建了由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等党员骨干教师组成的7个科研团队,在申报课题、发表文章和科研报奖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四年来总共申请科研项目64项,科研经费合同金额达到了353.11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四年来,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315片,其中一级学报文章7篇,CSSCI来源期刊文章9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100篇,科研获奖达36项。二是对外合作交流日益广泛,做好“请进来走出去”工作。先后与韩国新罗大学、韩国农村振兴厅、美国莫瑞州立大学建立了交流访学合作协议,与美国莫瑞州立大学、圣文森大学进行了互访,3名学生赴美学习,2名教师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国学习交流,2名学生到日本山形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六、服务成长成才,学团工作更加富有活力。
针对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特点和学生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新情况,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经管专业人才为目标,在加强学风校风建设、服务团员成长成才、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求真务实、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学风校风建设。落实教学学习相关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倡导优良学风,不断加强学风和考风考纪教育督察,英语四级全国统考一次性通过率连续多年保持全校前列,许多班级出现一次性通过率为100%,考试作弊、旷课迟到等违纪现象明显减少,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和获学位率明显提高;二是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积极开展学术科技活动和校园文体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作专题报告,浓厚学术氛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和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开展诗歌朗诵、红歌传唱、体育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同学组成的三个团队分别获得第三届(2009-2010)建行e路通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能力大赛华东区决赛一等奖、网络营销与策划类二等奖及综合三等奖,“番茄”团队晋级全国总决赛获三等奖。在第四届(2010-2011)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优贝大学生创业”团队荣获华东区决赛总冠军、大陆赛区总决赛综合一等奖,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获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山东省总决赛中获二等奖,等等。三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志愿服务活动经管义工品牌。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爱心在跳动,义工有行动”经管义工活动品牌。将“文明创城做先锋”、“感恩清扫进社区”、“播种绿色希望——志愿植树”等常规活动与“执爱、挚爱、留爱”助学系列活动、“张开爱的臂膀、助折翼天使展翅飞翔”特教中心献爱心活动等特色活动相结合,建立学院义工服务基地,形成活动长效机制,引导广大青年团员以实际行动立志成才、回报社会,繁荣校园文化,打造学院品牌文化活动。四是重视加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了党政工团、班主任、教师和导师等组成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就业指导队伍,连续四届举办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辅导讲座,召开“人才培养与职业规划指导”研讨会,利用《大学生职业发展测评系统》,为全院学生开展职业发展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解决“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和“毕业生就不了业”的大学生摩擦性失业矛盾。
学院学生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队伍建设先进学院”、“学生发展指导先进学院”、“共青团工作先进学院”和“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七、安全稳定常抓,和谐平安意识蔚然成风
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加强对校园网络信息内容安全管理,防止有害信息传播,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落实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健全班长书记日报制度、请销假与考勤制度、离返校签到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和重大问题及时请示汇报制度以及事故责任追求制度等,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元,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通过讲座、观看录像、安全教育报告等形式,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意识。多次获得校大学生宿舍安全月活动优秀组织奖。
八、坚持以人为本,工会行政工作不断改善
妇女工会组织作为教职工代言人,一直关心职工生活,坚持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在工作上压担子,更在生活上关心教师,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学校工会组织的知识竞赛和青年教师课件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在全院师生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积极开展和组织参加学校的各种问题活动,丰富了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