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综合资讯

艺术与传媒学院特色发展系列报道:“实”是一种精神

时间:2011-12-26 来源:宣传部

编者按:成立于2003年的我校艺术与传媒学院,坚持特色,错位发展,依托优势,打造品牌,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成功探索出在农业大学培养艺术与传媒人才的独特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成绩分别获得了李长春、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他们是如何实现这一被业界广为称道的发展“奇迹”的?他们到底有何“秘诀”?党委书记程玉海12月9日在艺术与传媒学院调研时,用“实、特、韧、优”对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特色发展做了高度评价。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对艺术与传媒学院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经验进行系列报道。

从2003年传媒学院组建开始,不到7年的时间,艺术与传媒学院,这个年轻的学院用一摞摞证书,一块块奖牌、一部部大片、一届届优秀的毕业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和魅力,更有力地回应了建院之初的所有质疑之声--农业院校也能办艺术学院?

“是的,我们不仅办起来了,我们还确实踏踏实实地做了一些事情。”院长赵晓春说。赵院长言谈之间很喜欢用老老实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这些词语,事实上,这种状态已经伴随他和传媒学院走过了很多个的春秋。

“实”是一股干劲儿

走进艺术与传媒学院资料室,“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做学问”几个大字醒目地挂在墙面正中央的位置。“每次开会一抬头就看见了,这三句话,我们真是了然于心。”学院团总支书记嵇安奕谈起院训说。

这种“实”的精神,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莱阳农学院教务处电教室。电教室建设于1983年,当时全省高校基本上都建有电教室了,我校电教室的建设可以说“晚了一步”。“晚了一步怎么办?怎么样才能为学校做点事,也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电教人每天都要想到的问题。他们最终决定以拍摄农业科教片为突破口,大干一番,看看在同行业里能不能做出点名堂来。

“拍片子”是个说起来嘴巴一碰很简单,做起来却无比辛苦的事情。初做电视教学片时,没有编辑设备,他们就用便携录像机的暂停键组接片子,没有字幕机,他们就在玻璃上写字幕,然后以挂历当背景录下来。

“农业科教片受季节的影响很大,时节过去了就要等下一年。有时候完成一个片子需要前前后后跟踪拍摄三五年的时间。缺一个镜头都完不成片子。”一个电视片的完成需要写稿、分镜头拍摄、剪辑、编辑等一系列步骤,拍好的素材有些还要做成科技片、推广片、教学片三个版本。拍摄的时候常常要跳进猪圈、钻进牛棚、趴在鸡舍边拍摄,还经常需要跪在泥地里拍摄植物根茎……最熬人的是拍摄昆虫的时候,春天趴在地上拍昆虫复苏钻出地面时的寒风和夏天拍摄昆虫孵化时的蚊叮虫咬,对摄像师的意志和耐力都是最现实的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既然选择从事这样一项事业,就必须能吃得苦,受得累。真正支撑这份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就是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那个时候就有了一种朦胧、模糊的共识,就是我们这支队伍就要这样勤勤恳恳、实实在在地坚持下去,直到做出满意的成果,为学校的电视教学出一份力。”

1988年,几年的艰苦积累迎来了首次大丰收--由莱阳农学院拍摄的农业科教电视片喜获农业部、广电总局共同颁发的全国农业电影电视神农奖,手捧着这个具有“中国农业电视奥斯卡”之称的“神农奖”奖杯,大家觉得心血真是没有白费。在随后召开的总结会上,归纳几年来的宝贵经验,大家一致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大伙儿这一股子实实在在的精气神儿。

“‘做得比领导安排的更好’、‘自己去找事情做,而不是等事情做’、‘主动做事’、‘做好了再说’……我们总结了一些,总觉得不是最准确和恰当的,最后才确定了这三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做学问’。”赵院长回忆道。

“实”是一种导向

电教室邀请时任山东省政协委员、我校园艺系葡萄育种与栽培专家孙敏教授题写了这三句话,精心装裱起来挂在墙上,成了全体电教人的座右铭。

“做事的人,要老老实实;做的事,要踏踏实实,对待任何学问,都要兢兢业业。”赵晓春这样诠释这种“实”的精神。“这里的学问,是广义的大学问。科研是一种学问,教学是一种学问,社会服务是一种学问,管理也是一种学问。这些学问,都需要兢兢业业地做,不浮躁,不糊弄。”他说。

学院教师邵丽英博士回忆起第一次见到这三句话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90年代中期,我到电教中心为电教片配音,一进办公室就看到墙上的这三句话,当时真是肃然起敬。”邵老师在宣传部工作期间曾经采访过赵晓春院长,他在交谈中流露出来的朴实、诚恳,以及以苦为乐的奋斗精神,让年轻的她感到震憾。“我当时就明白了,只要能够真正做到这三句话,出成绩是必然的。”

电教人真正做到了。二十多年来,电教室和后来改建的电教中心共摄制了500多部农业教学片和科教电视片,内容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多个领域,有460多部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反复播出,为农业科技传播和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作品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教影视创作政府奖34项;在国家级音像出版社出版音像作品230多部集。

2003年,借着高等教育大发展和学校跨越式发展的东风,传媒学院正式成立,开始举办传播学专业,“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做学问”成为学院院训。

“这种精神,在学院成立之前,鼓励电教中心的同志们兢兢业业地干事业。学院成立之后,我们觉得,这种精神还不过时。”赵晓春说。

农业院校办艺术专业?学院刚刚成立,质疑声接连传来。“质疑可以理解,说明确实没有这种先例。怎么回应这种质疑?还是让实实在在的成绩自己来说话吧!”赵晓春说。

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赵晓春自己首先继续往“实”上做。“建院之后,摊子大了,任务重了,但我自己首先坚持做战斗员,和同志们一起脚踏实地地做事,然后才是指挥员。我不应该也不可能只坐在那里当指挥员。”

说干就干,干好了再说。围绕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培养,全体教师不分昼夜地躬身耕耘在讲台和创作室里。

说起院训,郭建良教授想起了自己前来应聘时的情景。“面试的房间,抬眼就能看到墙上的这三句话,印象极为深刻。‘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做学问’和《论语》中的‘敬事而信’是一个道理,对所从事的事业或所做的具体事情怀有敬畏之心,是做好的前提。我一直被这个院训激励着,但要完全做到并不容易,只能努力照着院训说的去做。上好自己的课、干好自己的活、带好自己的学生。”

2008年学科调整后,学院更名为艺术与传媒学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当我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感受到这三句话对每个成员来说,既是动力又带来压力--一个团队,如果他的带头人每天都在忘我工作,团队成员就没理由懈怠;如果他的带头人每天都在学习,团队成员就没理由不每天充电;如果他的带头人每天都在出新成绩,团队成员就没理由不坚持。”邵丽英博士说。

“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国际动漫节美猴奖提名奖”、山东省“泰山文艺电影奖”、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国家动漫核心技术青岛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中心”、“山东省数码艺术教学示范中心”、“青岛市传播学会”、“青岛市计算机学会影视动漫专业委员会”……一座座分量十足的奖杯背后,一所农业大学的名字频频在业界被提起;一块块辉煌的牌匾,让人们对农业大学的艺术专业人才有了全新的认识。“农业院校能不能办艺术专业”的问题,早已转变成为“农业院校怎么能把艺术专业办得这么好!”

2010年8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在青岛参加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期间,专程观看了学院的动画创作成果,对他们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和艺术作品创作给予高度肯定。2011年6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山东就推动文化改革发展进行调研时,对学院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及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并指出农业大学也能办好动漫专业。

“实”是一把标尺,激励引导着每一位传媒人前进。短短几年的时间,青岛农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成为行业内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们自己也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实”是一种根基

艺术与传媒学院07级动画专业学生王有鹏同学的作品《战•赎》,在今年的山东省大学生数字影像大赛中获得了动画类一等奖。王有鹏告诉记者,院训对他的影响特别深刻。他第一次在学院看到这三句话,就觉得“虽然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

“真正做到这三句话很难,”王有鹏说,他在最后毕业设计制作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学院领导和老师多次强调过的“老实”、“踏实”多么重要。“我因为平时学了很多的新软件和知识,在毕业设计制作时能很快用各种方法实现效果。所以当我做完以后,剩余的时间除了修改就是帮助同学,在这个互相切磋的过程中,收获很大。每个人走的道路不同,但老实、踏实、兢兢业业,都是必须的。”

“要做事,先做人;做一个诚实的人、善良的人、勤奋的人,不要忽略每件看似平凡的事,要从一点一滴中做起;不要怕吃苦,要在学校学习期间就打牢将来踏入社会生存发展的根基……”学院始终这样教育一届又一届学生,久而久之,“实”成为内化于学生心中的精神因子,规范着他们的一言一行,也激励他们充分实现自我。

“‘老实’‘踏实’不是不敢创新,而是脚踏实地地创新。”赵晓春强调。“‘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做学问’是基础,但必须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不断升华其内涵。”

正是在这样讲求“实”中求“新”的育人氛围中,一届届传媒学子用年轻人特有的热情、激情和进取心,夯实基础,不断超越,用智慧和双手打造着自己的艺术梦想。几年来,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的艺术大赛累计获省级奖励160余项,获国家级奖励40余项。从历届山东省大学生数字影像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电影节、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动之美”杯大学生电影节、山东省首届“学院创意杯”广告作品评选活动,到全国ITAT教育技能大赛、“四方杯”国际书法美术大赛、中国首届“八大山人杯”文学艺术大奖赛、全国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以及全国第四届高校大学生数字短篇大赛等国家级大赛,都有学院学生的作品获奖。

在首届山东省艺术设计大赛上,学院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受到评委的高度重视,其中动画作品在全省艺术类高校中更是占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参展作品获奖率达80%以上。在四届山东省大学生数字影像大赛中,学院同学共获得28个奖项。尤其是2011年第四届大赛的动画类共有7个奖项,学院独揽4项。

鉴于学院影视动漫专业师生在近年来影视动漫作品各类评奖中的突出成绩,我校刚刚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和山东省文联确定为五个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工作室之一。

随着学生们在各级艺术创作大赛中屡获佳绩,我校艺术人才培养的社会声誉也直线上升。在有些省份的招生分数甚至超过了当地高校的艺术专业。

“学生管理是个大学问。简单化的办法行不通,必须探索大学生成长的规律。”赵晓春说。基于这种共识,学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始终以个人的言传身教作为教育的第一选择。自己先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才能引导学生们如是做人、做事、学习和生活,使学生的人格和学识共同进步。四年的大学生活中,院训所传达的独特精神,成为这所年轻学院的无形根基,成为学生们内在的价值尺度。他们不断耳闻目睹、心有所感,以此来自觉地衡量自己的言行,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成长方向。

把握时代脉搏,夯实专业基础,大胆创新求变,力争异军突起。这是学院不断求得新突破的动力源泉所在。

作为一种内化于心的理念追求,传媒人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做学问”共勉,在不断求“实”的道路上追求卓越。

作者:周维维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