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

【媒体聚焦】学校省两会代表委员接受媒体采访 积极建言献策

时间:2020-01-29 来源:宣传部

【编者按】1月17日至21日、1月18日至22日,山东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和省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分别在济南召开,省政协委员、校党委书记李宝笃,省人大代表、园艺学院王然教授,省政协委员、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文琪教授参会,并在会议期间接受多家媒体采访,结合学校工作与媒体进行交流,为山东省发展建言献策。

1月21日,省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宝笃接受《联合日报》记者采访,介绍学校造血式扶贫、开创“黄河三角洲模式”的扶贫工作经验。

授人以渔  变“输血”为“造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不能只靠外部帮扶,要启发贫困地区人民的致富思路,提高培训技术和素质教育,通过知识和技术的支持,结合当地实际以及困难群众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引群众走向科学正确的脱贫致富道路,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是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教育既能‘短期治标’,又能‘长期治本’。”省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宝笃说,青岛农大充分实施“三培训”工程,即上门科技培训、农民进校培训、网络进家培训,为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培养了带不走的“土专家”“田秀才”,不断拓展科技下乡覆盖率、纵深度。学校组建“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业”的立体组合式师资培训队伍,积极培训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撑。

毛坨村地处黄河三角洲800万亩重盐碱地带,是出了名的“穷窝窝”。2008年,青岛农业大学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建立了“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改良及生态农业试验工作站”,先后组织学校12个学院的27支研究团队、200余名科技特派员和100余名研究生进驻毛坨村,扎根盐碱滩,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历时12年时间,在盐碱地改良、耐盐新品种选育和淡水养殖等方面系统规划、整体突破,不仅选育出耐盐抗旱亩产过千斤的小麦“青麦6号”、花生“宇花2号”等多个优良品种,而且逐步打造起一座集研发、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庄园,成功探索出盐碱地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黄河三角洲模式”,在当地人祖祖辈辈都无可奈何的盐碱地上找到了一剂脱贫致富“良方”。

目前,“黄河三角洲模式”已全面辐射到了周边多个地区,为整个黄河三角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样本。据估算,这一模式已为当地累计节水30多亿方,改造盐碱地23万亩,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

“作为农业大学,多年来学校紧盯黄河滩,创新探索出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科技扶贫新模式。”李宝笃表示,科学技术放在田间泥土里才能开出“创新之花”,收获丰硕成果。

全文链接:http://www.lhrbszb.com/ReadingZone/PaperInfo/4B2FEC09-9DDB-426C-B442-DDDCBCEE5388?aid=16F6C9DD-4AD5-41B4-960F-9AABECD55D20

1月16日,省人大代表、园艺学院王然教授接受《大众日报》记者采访,围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农业也是每年省“两会”的热点领域,对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梨砧木改良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王然代表带来了自己调研的成果,“此次省人代会我带来了一个建议,主要是围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所做的一个调研,针对的是科研扶贫和产业扶贫当中的问题。”她表示,随着工作推进,我们能看到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后续的接续推进问题。

比如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农民已经充分利用了产业政策走在了生活富足的道路上,但可以发现,比如在林果方面,产品出来了,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进行销售,但产品质量和销售过程中存在问题。“产品质量主要存在品质不一致的问题,比如苹果成熟期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着色不一样等。这就牵涉到产后商品化处理问题,包括分级、包装等,进而打造品牌。”王然认为,这就提出一个新的任务,就是产业扶贫之后,如何将产业链延长,如何帮助农民很好地将产品销售出去。并且随着工作的深入,这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是在产业扶贫之后工作中应该做到的。此外,对于科研扶贫,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到产业中去提升产业水平,也是值得思考的。

“从现状看,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所以精准扶贫的重担还是落在农业产业扶贫上。我作为一位农业科研工作者很关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调研。”王然说,这次省“两会”,她期待有一些更加深化的政策,在前一阶段产业扶贫成绩和基础之上,希望有进一步的方案。“山东省也是农业大省,也期待更多有关三农的政策出炉。”

相关链接: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509005922205103662%22%7D

1月20日,省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文琪教授接受《农村大众》记者采访,为乡村人才振兴建言献策。

公费农科生需扩大专业范围,纳入更多涉农专业

公费农科生培养计划对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供“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以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省政协委员、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文琪认为,公费农科生招生需扩大专业范围,把更多涉农相关专业纳入到公费农科生培养序列,为乡村振兴提供农林牧副渔等全方面的现代人才支撑。

另外,公费农科生招生要扩大地区范围,并针对省内贫困地区着重分配一定的计划名额,定量定向招生,为落后地区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还要拓宽公费农科生的就业途径,除实行公费农科生招生与县(市、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招聘并轨外,可出台税费减免等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和高校协同育人,最终让他们能就业、就好业,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能静下心、俯下身投入‘三农’工作,真正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链接:http://m.dm.dzng.com/ncdz/news.html?aid=1545194&from=timeline

作者: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