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

大众日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啥样?女神老师带你一起研究!

时间:2021-06-21 来源:大众日报

日前,教育部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青岛农业大学四门课程榜上有名,园林与林学院梁红副教授的《园林设计艺术原理》就是其中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下梁红老师的课程吧!

梁红,副教授,园林与林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市生态学。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一项,主讲课程《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主讲课程《环境心理及行为学》获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个人获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青岛市教学名师”称号、校首届青年教学能手称号;指导学生先后获山东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第一届、第二届山东乡村规划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是园林专业设计方向第一门理论课,承担着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审美、设计、协作等多方面能力和风景园林师职业素养的重要任务。作为一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它改变了单一的艺术课程内容,将生态、行为心理与艺术相结合,融入了更多的交叉性学科知识。那么梁红又是如何带领学生探索这门课程的“桃花源”的呢?

内容是课堂的“灵魂”

“园林是设计的产物,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者?最重要的是遵循艺术原理,其次要尊重生态,艺术与生态不能背道而驰。设计者首先是观赏者,要学会以观赏者的心理、行为角度看待自己的设计是否具有艺术性。”梁红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的重要性。

原理性课程通常晦涩难懂,如果照本宣科,授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但梁红的课堂从不会令学生感到枯燥无聊。以讲解圆明园为例,“想到圆明园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痛心?”梁红从这个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不仅仅因为圆明园被毁,不仅仅因为它被帝国主义侵略,还因为它特别美,人们为这种美的逝去而痛惜。杭州西湖十景、苏州狮子林、伊斯兰风情建筑、凡尔赛宫园林……圆明园兼收并蓄、开放包容,是古今中外园林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价值的最美的古典园林。就在描绘这些如万花筒般多彩的建筑中,梁红为学生讲解了集大成这一设计手法,更激发了同学们在对圆明园消逝的惋惜中凝练的爱国之情。

不仅如此,从圆明园历经浩劫到其设计建造者样式雷家族,再到如今数字化重建圆明园,梁红层层推进,从民族情怀、人文关怀、生态理念、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五个方面出发,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索艺术原理课程的“柳暗花明”。“我一直避免说教式教学,希望我的课堂不是生硬地灌输”,梁红说道,“灵动的、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设计能力、辩证思维、语言表达能力及爱国情怀。”

生动、丰富的讲解令许多同学受益匪浅。“梁老师的讲课角度很独特,一堂课能学到许多综合性的知识,并且老师会由浅入深,带领我们在深层次理解知识,每节课我都能受到启发。”园林1802班的刘新颖说。

多种方法建造课堂“骨架”

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梁红采用了“BOPPPS”教学法,即以教学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由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六个教学环节构成。导入时,她通过一个故事、一个广告或一个古诗词等,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

课中,梁红擅于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通过雨课堂发布实时互动问题,学生选择选项的同时系统生成比例,便于她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适时进行分析讲解;充分利用弹幕形式,使全体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升课堂的抬头率;在课堂最后,利用学习通设置抢答环节,最快最准的前三名同学会得到加分奖励。

为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课后梁红会布置以小组为单位的作业,以PPT为最终成果。并且她引入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双评”评分模式,公平有效地评估学生的过程性成绩。根据每堂课的授课重点,梁红都会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调研任务,如在校园或公园里测风环境、调查植物的配置等等,以此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而每一章节结束学生要做的思维导图也令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系统化地巩固所学。

“翻转课堂”和以赛促学也是梁红常运用的教学方法。梁红在课前推荐给学生相关资料,令学生自学。在学生讲课之后,她进行点评并精讲疑难。而在梁红的鼓励和指导下,“园冶杯”国际竞赛、山东省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山东省乡村规划设计大赛等设计类竞赛上都能看到其学生获奖的身影。

竭力打造精品课程

从2006年梁红来到我校工作起,她便教授这门课程。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与培植,赋予了课程充沛的灵气,正如设计师匠心独运,设计出一片片或浩大或小巧的园林天地。

早在几年以前,梁红就一直在尝试探索、创新此门课程,2019年山东省第六届“超星杯”高校教师教学比赛成为了一个契机。梁红以此门课程参赛,从整理教学大纲到撰写教案再到课件制作,她足足准备了半年的时间。集中时间对这门课程做了重新的打磨与提升,为梁红及团队后期参加学校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奠定了基础。

要呈现相对完美的课堂设计,梁红认为少不了教学团队的合作讨论。20分钟的课程基本上需要一周的备课时间,期间需要大量的资料收集、筛选、组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决定呈现的形式,这些没有团队都很难实现。”梁红表示自己由衷地感谢周春玲副院长等团队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与她的反复讨论、不断推敲,给予了她每一堂课灵感和建议;同时,也感谢刘庆华院长和王奎玲老师在磨课的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教务处的老师们提供的诸多支持和帮助。

其实,梁红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教学上,每年都会参加讲课比赛、积极申请教学课题。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她表示自己很幸运,有一个机会实现了课程的循序渐进到集中提升。同时,她也更明显感受到了压力,认为自己在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有很多需要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学习的地方。“要不断提升自己,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每一届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园林,梁红期待着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能更生动流畅地为学生展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美学,能使学生真正找到内心的“桃花源”。

相关链接:

大众日报客户端:http://dzrb.dzng.com/articleContent/4160_883283.html

 

作者:张蕊 王鲁旭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