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师者风范

姜学东:海都学院工程系的一盏明灯

时间:2015-06-23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他说,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是他的全部,他是做机械的,是做教育的。他,就是姜学东教授,一盏海都学院工程系的明灯。28年的教学生涯里,他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兢兢业业,作为一名农业机械科研教授,“不断创新,锐意进取”是他始终奉行的信念。

姜学东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农业机械化专业,先后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先后发表了《工程制图CAI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等教学研究论文5篇;主编了《现代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电试验设计学》等教材;先后担任青岛农业大学制图教研室主任、青岛农业大学农村机电研究所副所长,现担任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工程系主任,山东工程图学会理事。

科研路上,他是个踏实的工程人

姜学东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农业仿生应用工程及农业机械化工程”,并在此方向做出了较突出的成绩。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各级科研课题8项,其中,作为攻关组主要成员,完成了山东省“985”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人工模拟银杏杀菌剂中试研究”,项目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其产品成为世界首个运用人工模拟技术生产的农用杀菌剂,其研究成果“绿帝原药及其10%乳油生产技术”于1999年5月以500万元成功转让,创国内杀菌剂类农药技术转让费最高纪录,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提起这事,姜教授谦虚地摆摆手,“我其实没干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是结合自己所学,做些该干的事儿罢了!”一语朴实,却道出这位半百师者的谦逊与朴实。

提起姜教授的科研成就,不得不说他的“高效安全仿生农药的研制与开发”项目,由于该项目属于跨学科研究课题,在学校组织的植保、化学、工程、环境多学科联合攻关组中,姜学东教授作为唯一的机电工程专业人员,负责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厂方技术人员培训、协助建厂和试生产等多项工作,从研发实验到设备的采购,从生产线的装备到设备的调试乃至到最后产品的推广,步步都有阻碍,困难一个接一个,那个时候,姜教授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吃、住在实验室,奔波工厂车间,能回家看看都是一个奢侈的愿望。“当时老姜在研究那个仿生农药的时候,本身是搞农业机械的,突然转向搞化工机械,的确很难,一切都得从头开始。记得那阵子,他们吃、住都在厂子里,化学生产的环境都是高温有毒的,可他又得和电焊机械打交道,半年下来,人也黑了,脸也瘦了,当时我们还开他玩笑说,他变得大家都不认识了。”他的同事吕宝君老师说道。在攻关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工艺和工程难题被逐个击破,最终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转让。

随后,姜学东又主持完成了青岛农业大学科研课题“小型恒压供水系统研制”,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青岛农业大学莱阳校区自备水系统、青岛农业大学青岛校区临时供水工程等多个供水工程。

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姜教授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做研究一定要严谨。一个工程人员,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对工作和科研都不得有半点差错,哪怕只是一毫米。”就这样,一个工程人严谨地走了半辈子,从未停歇。

教书育人,始终是工作第一目标

记者去采访的时候,姜教授正在批改毕业生的课程设计,一人高的论文,他已经批改了两天了,但仍认真地一本本看着。“学生为了这个设计花了半学期,我要是马马虎虎的,岂不是对他们太不公平了吗?”身为一名老师,姜学东始终坚持把教学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任务,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努力的目标,既教书又育人。每一堂课,从备课、讲课到课后作业的批改,姜学东从来都是那么的认真。

在教学过程中,姜学东教授注意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内容安排和讲解方式,逐渐形成了一套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得到了学生和同事们的认可。采访中我们发现姜教授的教学笔记本摞起来足足有一人高。“学生每一届都不一样,所以就不能完全重复以前的方法,多总结点笔记,虽不能做到点对点教学,但这样对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会有很大的帮助。”姜教授拍着厚厚的笔记说道。

在课堂教学中,姜教授全身心投入,他充分利用自己肢体语言和形象事例来给学生们讲解知识,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中接受知识,并且印象深刻,背地里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老顽童。他的学生鹿光耀说:“姜老师上课特别幽默,我们学的是机械专业,本身知识比较枯燥,他就经常用诙谐的话语给我们讲课,比如黑色幽默,列举生动形象的例子,课堂上气氛很活跃,班上同学都喜欢上他的课,到现在想想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近年来,科技创新一直是工程系十分重视的课题,为了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他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项电子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当时系里科研资金短缺,但为了支持学生进行科研实习,姜教授几经周折,多次向学校申请,最终为实验室配备了十几台电脑,为学生科研提供了一个平台。他的实验室全天开放,全力支持学生科技创新设计。“我们参加电子竞赛的时候,姜老师总是陪我们熬夜到晚上11点多,当时正是冬天,莱阳下的雪特别大,他就骑着电动车到实验室看我们。”他的学生何晓宁激动地说。

在教学工作中,姜学东教授积极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做法,尤其是年轻教师和外校教师的做法。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断提高的同时,还热心帮助和积极指导青年教师,将自己的经验无保留地介绍给他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迅速提高教学水平。

“姜老师虽是工程系主任,但他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慈祥,从没有架子。”学生王晨说,“以前下课的时候我们一圈人围着老师问问题,即使问题很小,他也总是面带着微笑,一个一个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姜教授很重视对学生的启蒙教育,他不赞成“填鸭式”教学,经常教育学生要从入门的学科做起,慢慢培养兴趣,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才会在科技创新的路上越来越出色。

在学科建设中,他先后主讲过“工程制图基础”、“化工制图”、“计算机绘图”等课程;指导“制图测绘”、“化工制图设计”等课程设计。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先后16次被评为青岛农业大学优秀教师,2002年获青岛农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2004年获青岛农业大学“六和奖教金”,2005年被授予青岛农业大学“十大教学名师”的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他沉甸甸的付出。

采访后期,同一教研室的吕宝君老师对记者说:“30年的感情,老姜给我最大的感动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踏实的一个人,他是个有血有肉的教授,你们一定要给他宣传出来。”言语之中透露着姜教授从教之路不可磨灭的光辉。

一丝不苟做学问,三尺讲台显人生。20多年来,他一直奋战在教育科研的最前线,不知疲倦。他犹如一盏明灯,照耀着学生前进的方向;亦如一面旗帜,引领海都学院工程系创新的航向,愈走愈坚。

作者:王德国 薛森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